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9 23:18: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势张  益:更加
B.南北百里,东西一     舍:房舍,房屋
C.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   披:敞开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其所以快哉者也阿母汝求
B.昼则舟楫出没于孰能讥之乎
C.而况濯长江之清流飘飘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4分)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4分)
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分)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善刀而藏之
②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④而刘夙婴疾病
⑤多于在庾之粟粒
⑥虽趣舍万殊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3、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按历史时期划分诗歌,可将诗歌分为旧体诗和新诗。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B.徐志摩,笔名南湖,是新月诗社成员。被称为“浪漫潇洒的资产阶级诗人”。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共21卷,记述西周到东周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
D.“春秋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传文,分别是《春秋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 灵王为章华①之台,与伍举②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③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 ?“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④,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惧之以蜀之役,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⑤赞焉,而使长鬣之士相焉,臣不知其美也。
?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望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
? “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⑥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乎临之;四时之隙,于是乎成之。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夫为台榭,将以教民利也,不知其以匮之也。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 【注】①章华:楚地名,当在今湖北监利离湖上。②伍举:楚大夫,为伍子胥的祖父。③金:钟。石:石磬。匏:笙。竹箫管。④豆:盛食品的高脚盘。⑤富都那竖:富,指富于容貌。都,优美的样子。那,美好。竖:小臣。⑥大卒:君王的士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察清浊为 聪:听力好,听觉灵敏
B.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焉 罢:废除
C.举国之,数年乃成 留:治理
D.愿得诸侯与始焉 升: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升焉?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问谁宴焉,宋公、郑伯?项王曰:“壮士!——刚之卮酒。”与斗卮酒
C.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D.故先王为台榭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3.用“/”给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B.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C.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D.故周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4.本文中伍举论述的美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君以是除乱克敌,而无恶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楚其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D.善刀而藏之。?善:好好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
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
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
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