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A.使一举而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1)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大意1分,“所谓”1分, “死生”1分,“肉骨”1分)
(2)每当朝廷遇到一件大事,需要决定一项重大议程,(赵普)总是刚一回家,就急忙关上房门,打开书箱取出一本书认真阅读。(大意1分,“第”“合”“户”“ 箧”1分)
小题4:洞察军事形势;深谙治国之道;坚持用人原则;善于向先贤学习。(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道:方法。本题考查解释实词的含义,解释是次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道”的意思是“道义”。
小题2:A,连词,表承接;B,介词,趁∕介词,经由;C,介词,凭∕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以致”等;D,连词,表结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特殊句式要体现,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所谓”“死生”“肉骨”“第”“合”“户”“箧”。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一段与皇帝讨论攻打不攻打太原的事情,写赵普能洞察军事形势;第二段给皇帝提出削藩的建议,写赵普深谙治国之道;第三段是建议皇帝封有功之人,任用有才之人,写赵普坚持用人的原则;第四段是赵普阅读《论语》,写赵普善于向先贤学习。
附【参考译文】
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有一天下大雪,半夜,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睡不着啊,我除了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买一些上好的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