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0:53: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兴】意思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权学》(降落、降下)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盛、兴旺)
C.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经·秦风·无衣》(发动)
D.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兴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兴起、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2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④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与“亦足以称快世俗”中的“称快”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C.栗深林兮惊层巅
D.青海长云暗雪山E.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览观江流之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魂悸以魄动
B.娘以指扣门扉曰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成以其小,劣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将何往而非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B.秦人不暇自哀
C.戍卒叫,函谷举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
(2)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18.第③段中引入张梦得的事例,其目的是什么呢?(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
共:共享。 添加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或“只是”)。
(2)让自己在山水之中放纵情怀,他的内心应该有一种用来超过别人的见识(或胸怀)。
中:内心,心里。?有以:有用来。
小题5:借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日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高召入为给事中——第:等第,等次
B.令贤也——诚:的确,实在
C.亦其泽而有荣也——被:蒙受
D.展玩太息——太息:长叹
2.下列各句均能表现魏用晦和吴县百姓情谊的一组是(? )
①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③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④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⑤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
⑥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概述吴县名山胜迹,洋溢着自豪之情,也在概述中交待《吴山图》所绘内容,为后文集中笔墨叙事发议作了准备。
B.绘《吴山图》相赠,以山水长伴君身表达了吴县百姓对魏用晦的难舍之情;也以心中常记吴中山水,表达了希望魏用晦莫忘吴地人民的期盼。但由“好事者”一词,隐现了作者对此不以为然的态度。
C.以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年仍写诗表达思念之情的旧典,突出魏用晦对吴县恋恋难忘的深厚情谊。
D.末段叙议结合,交待作记由来,也交待作记目的,既感念魏用晦的惓惓深情,也以吴县百姓将铭德于心来表达慰勉之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苏子瞻替黄州人把此诗刻在石碑上。
  (2)由此人们才明白贤德之士对所到过的地方,不仅使当地人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自己也不能忘记当地的人。
  (3)唤,魏君对于我们吴县这么有感情,又怎能让我们吴县的百姓忘记他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小题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小题3】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小题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小题3】醉里挑灯看剑
【小题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本题解析:考查名篇名句。分别出自教材背诵篇目,题材、体裁、册次均有兼顾。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吏职,少日自解归堪:忍受,禁得起
B.素简贵,不事上官私:暗地里
C.既绝州郡谒觐:拜见
D.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3分) (? )
①征著作郎,不就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B.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C.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D.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5分)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2)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


本题解析:
小题1:造诣:去(的地方)
小题2:②说明清贫病弱;⑥写他做什么样的官。
小题3:A项“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B项“解印而去”是在“义熙元年”,不是在这件事之后立即发生的;D项“陶渊明不懂乐韵”。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善属:善于写(文章)。颖脱:洒脱大方。羁:拘谨。任真自得:自得于真性情。为:表被动。(2)解:懂得。畜:备有。弦徽:琴音。,朋酒之会:朋友在一起喝酒,聚会。
点评:一、文段难度适中,符合高考浅易的要求。二、文言实词题考得比较灵活,有课内知识迁移,也有语境分析。三、翻译题句子选用很好,包含的文言现象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四、传主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人物,这有利于考生理解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