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1:26: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画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大王来何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以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均为为代词,什么原因。A、动词,呵问;代词,什么原因 B、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副词,怎么;代词,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刚刚
B.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C.恂恂未尝忤视恂恂:紧张担心的样子
D.暇日犹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C.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D.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3分)
翻译:?
(2)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3分)
翻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采分点:干,参与;逮,达到,及;“汝逮”是宾语前置。)
(2)(这些人)无故走出城外,他们一定是城中的骁勇的将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池就自然可以攻下。(采分点:出入,走出;判断句式;自拔,自然可以攻下。)


本题解析:
小题1:恂恂:恭敬谨慎的样子。此句讲韦睿的为人,韦睿在朝廷中,为人温顺恭谨,从不与人对视,梁武帝非常敬重他。
小题2: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因,副词,趁此,趁机;依据。C项以,介词,拿,用;动词,以为,认为。
小题3:A项中有盛名的是王憕、杜恽,另外,也没有“过早”表现出学识和才能而深受梁武帝器重。B项韦睿赏赐给亲朋故旧的财物不是皇帝在攻城以后的赏赐,也没有赏赐部属的意思,晚年也没有信奉佛教。D项在朝廷上不与人争吵和争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梁武帝赏赐给他乐队的原因。
小题4:这两个句子的翻译不简单,除了依据上下文弄清这两个句子的大意外,还要注意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和里面的关键词。(1)句:“皆莫汝逮也”是宾语前置句,即“皆莫逮汝也”,都赶不上你啊;(2)句“必其骁勇者也”为判断句,他们一定是城中的骁勇的将士。干,参与;逮,达到,及;出入,走出;自拔,自然可以攻下。
点评: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人物性格,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人在选择错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的是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作为考生必须学会体情察意,就文意定句意,在读懂弄通全篇的基础上,去掌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人物传记大多通过记叙事件去赞美或反映人物品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的事件去写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几个侧面。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
附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当时韦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恽,在乡里都有很大的名声。他的伯父韦祖征对韦睿说:“与憕、恽相比,你认为自己怎么样?”韦睿谦逊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立太子后,韦睿担任太子右卫率,并出任辅国将军。天监四年,梁军北伐,梁武帝下诏让韦睿统领各路军马。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小岘城,未能攻下。韦睿在围城的营寨巡视时,发现魏城中忽然有数百人走了出来,在城外列阵。韦睿想攻打他们,各位将领都说:“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韦睿说: “不能这样。北魏城中共两千多人,关闭城门坚守,完全能够自保。现在这些人无故走出城外,他们一定是城中的骁勇的将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池就自然可以攻下。”众将仍然犹豫不决,韦睿指着自己的符节说:“朝廷授给我这符节,不是用它来作装饰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抗的。”于是向魏军发起进攻。将士们都拼死作战,魏军果然败阵而逃,韦睿趁势急攻,到第二天晚上把小岘城攻了下来。
韦睿对老朋友,毫不吝惜,年龄在七十以上的士大夫,韦睿大多让他们担任假板县令,因此乡里人都很感念他。天监十五年,韦睿上表请求辞官,梁武帝颁发嘉奖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天监十七年,征召他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韦睿在朝廷中,为人温顺恭谨,从不与人对视,梁武帝非常敬重他。韦睿本性慈爱,抚养成了孤儿的侄子,待他胜过自己的儿子。他将历来任官所得的俸禄和赏物,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后来被任命为护军,在家里闲暇无事,他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于是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墙上独自欣赏。当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有空的时候还督促儿子们读书学习。他的第三子韦棱,尤其通晓五经史籍,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博识广闻。每当韦睿坐着的时候,韦棱就要他解说经书,韦睿对疑难要义的阐释,韦棱往往比不上。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擢:选拔
B.潜为诗曰潜:暗中
C.好事者集乐工按之按:按照
D.屏绝尘累屏:避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拘于普施寺?B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渔樵于江渚之上?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以缙在凤翔? D?缙为宰相
能以神卜?智而为愚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和弟弟王缙都博学多艺,为士人们推崇。他对母亲崔氏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因为哀痛使他骨瘦如柴,几乎不能服丧。
B.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擒获。安禄山嫉妒他的才华,将其抓捕,并让他服下哑药逼他担任官职。
C.王维以写诗著称,书画也是极其神妙,不是一般绘画的人所能企及的。在他去世后,王缙搜集汇编王维的作品总共四百多篇。
D.王维信奉佛教,晚年长斋,衣着朴素。丧妻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他在辋川与友人写诗、弹琴,歌咏整天,自得其乐。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调横州吏目,所在民歌颂之。雍正三年,督抚以卓异荐,超授江西乐平知县,建义社谷仓。民讼随到随判,案无留牍。有明建文时县令龙泉张彦方者,举义以抗靖难师,捐躯甚惨,母妻同时殉节,邑人哀之,合葬县治清白堂后,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嘉徵为文以祭,且修其茔,祀之名宦。调知浮梁,却陶户陋规。窑俗,遇佣夫病,辄弃不治。乃创广济堂,俾病者居之,资以医药,全活无算。并设义冢,立石志其姓氏里居。建昌江书院,以训士子。邑向有蛟穴,邑人辇土塞之不能满,咸谓穴中有怪,近穴之田百余亩,皆荒芜不治。嘉徵率役,手辟榛莽,平高田之土以实之,尽成沃壤。其他奉檄审理邻邑疑狱,平反无算。乾隆三年,卓异升知广西象州,转百色同知,土司率豪侈,馈嘉徵以金。却之,曰:“尔自检束,吾不尔苛,无以金为也。”历镇安、太平知府,升云南迤西道;十七年,擢云南按察使,理诬申冤,狱无枉滥。二十二年,督抚购金事发,嘉徵以不先奏,劾罢归。旋授江南常镇道。越二年,以年七十告归,又六年,卒。按公历仕数十年,淡泊自处,宦橐萧然,室无妾媵。夫人亡后,即独居一室,以一稚孙侍,婢仆不敢辄入也。引年归,辟屋旁地为圃,曰晚香,莳花种竹,逍遥其中。予昔至绍兴,曾谒公于南门里第,长身岳峙,白髯长尺余,言论和平而详尽,谦恭温厚,一代伟人也。
(节选自《越中杂识》)
【注】①刲(kuī):割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陶户陋规却:除去。
B.以训士子训:教导。
C.平高田之土以实之实:填塞、装满。
D.狱无枉滥狱:监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B.嘉徵为文以祭,且修其茔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创广济堂
乃令张良留谢
D.以年七十告归
以五十步笑百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侍亲、决狱、办学、开荒、拒贿等事迹的叙述,凸现了封建官吏的典型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淡泊自适、逍遥自在的为官态度的赞扬。
B.本文叙述沈嘉徵生平事迹,以时间为线索,主要采用顺叙手法,记述了他从少年到退归故里的生活经历,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C.本文详略得当,善于选取典型事例,着力表现人物品行;文中还采用插叙手法,通过对明建文时张彦方捐躯一事的回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D.本文运用陈述性语言,平实朴素,不事雕饰;多用短句,简明利落,流畅自然;描写生动,议论切当,杂而不乱,富有感染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狱:案件
小题2:于是,就。A……的地方;……的人。B并且;将要D在;用、把、拿
小题3: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沈嘉徵,字怀清,绍兴人。十三岁时,曾经割去大腿上的肉和药,治愈了母亲的疾病。根据旧例,他被授予了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一职,后来又调任横州吏目①,当地老百姓都歌颂他。雍正三年,总督巡抚因他政绩优异而举荐,跳级授予了江西乐平知县一职,到任后他建立义社谷仓②。百姓的官司随到随判,桌案上没有遗留下来的案件文牍。明朝建文帝时候有个县令,龙泉县的张彦方,曾经起义抵抗靖康叛军,英勇捐躯,当时情形非常惨烈,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同时殉节,乡邑百姓为此感到十分哀痛,就将他们合葬在县城清白堂后面,三百多年以来没人敢到他们墓前去。沈嘉徵写文章去祭奠他们,并且修缮了他们的坟墓,把他当作名宦去祭祀。后来调任浮梁县知县,去除烧窑农户的陈规陋习。烧窑有个旧俗,一旦遇到雇佣的小工生病,就放弃而不去救治。于是沈嘉徵创设广济堂,让生病的人住在这里,提供医药帮助,救活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又兴建义冢,树立石碑,上面刻上那些死者的姓氏和故里。又兴建了昌江书院,以训导读书人。乡里过去有个蛟龙洞穴,乡人堆土堵洞,怎么都不能填满,于是大家都说洞中有怪物,洞穴周围一百多亩田地,都荒芜了,没人耕种。沈嘉徵率领杂役,亲手砍去杂草灌木,铲平了田地中的高坡,所挖的土用来掩埋洞穴,周围田地都被耕种而成了肥沃的土壤。另外还有奉命审理周围乡县疑难案件,平反冤狱无数。乾隆三年,因政绩卓越,升任广西象州知县,后转调为百色知府,当地土司③带领豪强贵族,以钱财馈赠沈嘉徵。他拒绝了馈赠,说:“你们检点约束自己,我不会苛责你们,你们也不要用钱贿赂我。”后来又做了镇安、太平的知府,升任云南迤西道④道尹;乾隆十七年,升任云南按察使,理清捏造的罪状,申诉百姓冤屈,官司没有一件造成冤案。乾隆二十二年时候,总督巡抚索(求)取钱财的事败露,沈嘉徵因为没有及时上报,被弹劾免去官职回故里。不久又被授予江南常镇道。过了两年,在他七十岁时候要求辞官归乡,又过了六年,去世。考察沈公数十年做官历程,他淡泊名利,自得其乐,做官清廉,两袖清风,家中没有纳妾。夫人死后,自己孤独地居住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还小的孙子陪侍,奴婢仆人不敢随意进入他的房间。辞官回乡之后,他就在屋旁开垦一块土地作为花圃,取名叫“晚香”,栽种鲜花和竹子,在这里逍遥自得。我当初到过绍兴,曾经到南门的宅第拜访他,看到他身材高大体格雄健,白色胡须有一尺多长,言谈平和周详,为人谦恭温厚,真是一代伟人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寄蜉蝣天地/月出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
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
D.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为其然也?
小题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小题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举:举起
小题1: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介词,被/介词,给。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介词,在/连词,和
小题1: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
小题1: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小题1:参见教材。
小题1: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