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2:13: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结合诗句,简析白诗黄词所表达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寿麓评价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时说:“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结合诗句,分析本词在构思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不同点:白诗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黄庭坚问春而至寻春,却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2)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然而,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自问自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作者的恋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2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参考答案:1、只缘身在此山中 2、吹尽狂沙始到金 3、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小题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小题2: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清澈。(1分)喜欢清新的大自然,(1分)喜悦之中又含寂寞孤独(落寞抑郁)之气。(1分)
小题1:比喻手法(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1分)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景物形象的特征,结合“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见底”“ 明镜”概括出清澈。由前三联写景得出作者对清新的大自然的喜欢,再结合尾联“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得出寂寞孤独的情怀。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是比喻,再进行解析,用“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最后回答出作用,形象生动、身临其境。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古意
李硕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①。
杀人莫敢前,须如谓毛碟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七尺:指生命。②碟,张开。
1.结合诗的五言部分,赏析本诗刻画的“男儿”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的七言部分是怎样表现男儿的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刻画了一个从军塞上猛勇粗犷的男儿形象。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他胡须又多又硬,勇猛刚烈,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战场上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令敌人畏惧。(意对即可)
2.诗的七言部分,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将男儿的思乡之情含蓄而精炼的表露出来。先通过写景暗示男儿的思乡之情,在看到边塞的黄云后不免回望内地的白云,引起思乡之感;随后写辽东小妇吹出哀怨、悲凉的笛声勾起全军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自然烘托出男儿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小题1: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王》)
小题2:?,枉用相存。?,心年旧恩。(曹操《短歌行》)
小题3:曲终收拨当心画,??,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两朝开济老巨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小题5:??,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参考答案:
小题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2:越陌度阡,契阔谈宴,
小题3: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本题解析:默写题中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题不得分。注意“徵、契、舫、频烦、肱”等字的写法。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