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道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岸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成都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翻译诗句,一类是忠实于原诗,在此基础上斟酌描述的语句,强调“信”和“达”; 另一类是合理想象,在原诗基础上再创作,强调“雅”。 其实这就是翻译的两种尺度和方法,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两种方法都尝试,既检验自己的理解能力,又能训练想象,练习文笔。那么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是诗歌鉴赏题翻译诗句采用第一种翻译方法,忠实原诗,而在作文中引用诗句,就应该多用第二种,充分想象,营造诗一般优美的意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令人含英咀华,余香在口。分析可知,“愁空山”是指子规鸟的悲啼之声回荡在空山之中。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小题1: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5分)
答:?
小题2: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风霜露后的黄花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2分)②新颖而巧妙地表现出词人此时羞愤苦涩的心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对自己被“儒寇误”的悲愤;②对官场得势者的警告;③对国家命运的忧虑。(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秋风羞涩,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描写秋风的神态起着形象生动的作用,从而表现出词人的羞愤苦涩的心情。
小题2:此题要整体感知词的内容,结合着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及注释来体会理解,“儒寇误”体现了词人的悲愤;“十载重漫”表现了作者对官场得势者的警告;“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组织答案时,先分析关键词,后体会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汉魏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
小题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小题3: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孔雀东南飞》)
小题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小题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参考答案:
小题1: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2: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小题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小题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题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分)
小题2:《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塑造了一位生活不幸、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2分)
小题1: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2分)
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
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 (2分)《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
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对歌女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比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夜闻歌者》“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与《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是指手法和描写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