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意对即可)
(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按要求背默本学期几篇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
(1)《登高》一诗的颔联:?,?。
(2)《蜀道难》中有用动物反衬蜀道高陡难攀的句子,请任写出其中一句:?
(3)白居易听了琵琶女自诉身世后,深有同病相怜之感,请写出表达这种感受的名句:
?,?。
(4)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根本上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猿猱欲度愁攀援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元代王冕《白梅》的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5分)
【小题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小题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第一问比较简单,可抓住诗题“白梅”分析,可知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分析景物的特点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先概括其外部形态,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分析;再重点概括其内在气质和品质。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歌,是描写白梅,赞美白梅的一首诗歌,故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所以这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参考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术业有专攻?
(3)侣鱼虾而友麋鹿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衣冠简朴古风存?
(6)提携玉龙为君死
(7)雏凤清于老凤声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的心态。(2分)
小题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2分)
小题2: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目“送柴侍御”就可以确定是一首送别诗,揣摩“送君不觉有离伤”与“明月何曾是两乡”就可以品味出诗人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态。
小题2:类似题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要顺势思维,最好选择“同意”,这样就能比较好地结合诗句来分析原因。分析时要具体,对于绝句来说,最好逐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