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本题解析:
小题1:饵:诱捕。回到语境中就会发现把“饵”解释为“招待”明显不当,此处应有诱惑的意思,因此解释为“诱捕”,上下文才能贯通。
小题2: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解答此类题应善用排除法,根据②可排除AC,再根据BD就容易选择了。
小题3:“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若、客、非时”的解释,“若”解释为“如果”,“客”为名词用作动词,“非时”根据语境理解为“不规定时间”;第二句注意“奴、耻”,两个词都为意动用法,翻译时要体现。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延年传
延年字幼公,本大将军霍光吏,首发大奸,有忠节,由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后迁捕得,伏法。会赦,侯史吴自出系狱,延尉王平与少府徐仁杂治反事,皆以为桑迁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臧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即以赦令除吴罪。议者知大将军指,皆执吴为不道。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不合众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皆此类也。
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明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延年平处复奏。
昭帝末,寝疾。帝崩,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所立。时,宣帝养于掖廷,号皇曾孙,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宣帝即住,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益户二千三百,与始封所食邑凡四千三百户。
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是时,四夷和,海内平,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赐安车驷马,罢就第。后数月薨,谥曰敬侯。?
(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者知大将军指指:旨意
B.年岁比不登登:丰收
C.备于诸事,久典朝政典:主管
D.上以玺书让延年让:使……退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杜延年性情宽厚、为人安和的一组是(3分)(?)
①首发大奸?②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
③宜修孝文明政?④劝光、安世立焉
⑤以定策安宗庙?⑥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延年原本是大将军霍光的属吏,因为首先告发大奸而被破格提拔,后又因他是霍光的旧属而被皇帝免官。
B.侯史吴因曾经收留桑弘羊的儿子桑迁受到牵连入狱,后虽逢朝廷大赦得以出狱,但朝廷官员对此仍有不同意见。
C.昭帝驾崩后,昌邑王即位后又被废黜,杜延年劝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立皇曾孙为帝,得到他们的同意。
D.杜延年为官多年,善于处理各项政务,虽有小误,但仍多次获得皇帝的信任、赏赐,去世后被追封为敬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3分)
(2)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3分)
(3)延年视事三岁,以老病乞骸骨,天子优之,赐安车驷马,罢就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拜访他父亲的旧下属吴侯史。
(评分建议:“治”、“过”、语句通顺各1分。)
(2)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死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
(评分建议:“轻重”、“论”、语句通顺各1分。)
(3)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
(评分建议:“视事”、“乞骸骨”、“罢就第”、语句通顺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上以玺书让延年”意思是皇上用玺书责备延年,“让”在这里是动词,“责备”的意思。
小题2:①写他忠节;⑤写他辅政;⑥写他对父亲的敬重。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A.由原文可知,皇帝只是想让他退官。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治”,办理;“过”,拜访。(2)“轻重”,偏义复词,重在“轻”,轻判了;“论”,判处。(3)“视事”,主持政事;“乞骸骨”,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罢”,免除官职; “就第”,回到府中。
【参考译文】
杜延年,字幼公,原为大将军霍光属吏,首先告发大奸,有忠节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给事中。霍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时,拜访他父亲旧下吴属侯史。桑迁被捕后,被处死。适逢大赦,侯史吴出监狱,廷尉王子与少府徐仁审理反叛案件中,都认为桑迁因父谋反受牵连,而侯史吴只是留宿了桑迁不是藏匿反叛者,而是藏匿随从,即以赦令免侯史吴罪。议者都知大将军意旨,皆坚持侯史吴为违法。延年便上奏与霍光争辩,认为“官吏纵罪人,有常法为据,今改为诬指侯史吴为大逆不道,恐怕过于严重了,不合众心。延年担心将军会因此事丧失名誉于天下!”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死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都是这样。
看到国家是继汉武帝奢侈用兵之后,杜延年几次对大将军霍光说:“连年不丰收,流民未尽返乡,应行文帝时政,昭示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年岁当有丰收相报应。”霍光纳其言,吏民上书言事,有异议,立即交延年平衡处理复奏。
昭帝未年,卧病。帝驾崩,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立帝事。当时宣帝抚养在掖庭,号皇曾孙,延年知曾孙德美,劝霍光、安世立帝。宣帝即位,褒赏大臣,延年以定策安宗庙,增户二千三百,与始封食邑共四千三百户。
延年为人安和,善于处理各项政务,长期主管朝政。霍光死后,子霍禹与宗族谋反,被诛。皇上以杜延年为霍氏旧人,想免退他,而丞相魏相奏延年向来掌权,所任官吏多不法。遣吏立案审查,只是查出苑马多死,官奴婢缺乏衣食,延年受到牵连犯法免官,削户二千。数月后,又召任北地太守。延年以原九卿任作边地官吏,治郡政绩不明显,皇上用玺书责备延年。延年住在原父亲的官府中,不敢使用父亲所用席位,坐卧都另换地方。这时四夷和睦,海内平安,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数月后去世。谥号敬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