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2:51: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汽车司机 〔匈牙利〕厄尔凯尼 彼莱斯雷尼·尤若夫是个运输工人,他驾驶的车牌为“CO-75-14”的汽车停在一个角落的售报亭旁。 “我要一份《布达佩斯新闻报》。” “对不起,售完了。” “那么来一份昨天的也行。” “昨天的也卖完了,不过我这儿碰巧有一张明天的报纸。” “那上面刊登电影院的节目吗?” “电影院每天放映的电影都登在上面。” 彼莱斯雷尼坐在车上翻阅起报纸来,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条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预告——“金发姑娘的爱情”,别人也在夸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斯塔奇大街的“蓝色山洞”电影院放映,五点半开始。正巧,离开映还有一段时间,他继续往下翻报纸。他的眼睛一下子停在一条关于彼莱斯雷尼·尤若夫的报导上,上面写着,彼莱斯雷尼驾驶一辆车牌为CO-75-14的小轿车在斯塔奇大街上超 速行驶,在离“蓝色山洞”电影院不远处与迎面开来的一辆卡车相撞,运输工人彼莱斯雷尼当场丧命。 “竟然有这样的事!”彼莱斯雷尼自言自语道。他看看表,马上就到五点半了。他把报纸往口袋里一塞,开着车就走了…… (1)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给它补写一个有意蕴的结尾。80字以内。(4分) (2)结合你补写的内容,谈谈整篇小说给你的启示。12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1)(4分)示例:汽车在斯塔奇大街上超速行驶,在离“蓝色山洞”电影院不远处与一辆卡车相撞。彼莱斯雷尼悲惨地死去了,他的口袋里还装着一份明天的报纸。 (2)(5分)示例①:人的命运,从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的,实际上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彼莱斯雷尼·尤若夫不超速行驶,也许车祸就不会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遵守规则,从主观上避免不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示例②:偶然是寓于必然之中的,彼莱斯雷尼的死,表面上看是一种与预言的巧合,实际上是他长期超速行驶的必然后果。在 生活中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而要注重每一个可能出现事故的苗头,防患于未然。 示例③:不听忠告,往往速祸。小说中报纸上看似荒诞的预言实际上是忠告,彼莱斯雷尼把不以为意,一意孤行,导致车毁人亡。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听取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忠告,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杨静远译,有删改) 1.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②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③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2.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3.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lo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i有的关闭着,暂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 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链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后,再进一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长寿基因”.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小题1:“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句中“严格控制”一词的意思是? A.每个基因都必须有它们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 B.所有的基因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C.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受DnA的指挥。 D.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
| 小题2:按照“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人类终究会控制死亡和长寿的过程·要做到 这一点.其首要的一环是? (? ) A.确认“死亡激素”或“葆青激素” B.找到“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 C.破解DnA链上的“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的密码 D.弄清一些基因与人的死亡或长寿的关系
|
小题3:下列理解。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生命过程中,DnA起着关键的作用。
B.学者们关于长寿的假设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C.人身上存在着“葆青激素”和“复壮激素”,这是人得以长寿的原因。
D.与DnA的修复有关的基因与长寿有关。
小题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缺乏事实根据,只是科学家的一种幻想。
B.对于“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学者们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
C.要使人能长寿。可以采用基因治疗法和基因开启、关断法,修复老基因,开启与
长寿有关的基因.关闭“死亡基因”。
D.人类已经在死亡和长寿的问题上找到了合乎事实的理论根据,因此.人类长寿
的愿望是会实现的。
参考答案:
小题:选A。
小题:选C。
小题:选C。
小题:选C。
本题解析:
小题:选A。此题中四个选项内容在文章中都能找到其根据,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与。严格控制”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每个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
小题:选C。A、B、D三项所述都是一些“认识”性问题,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做法。根据第二段有关内容.可抓住“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这一关键语句;再结合第一段内容,即可理解“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必然与破解基因密码有关。
小题:选C。文章中说:“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这是一种推测,C项对其给予肯定则是错误的。
小题:选C。对“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科学家的幻想。A项推断不合原文内容。关于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第二段中有“另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一句.因此B项不当。文章中说,“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但并未明确说“人类已经在死亡和长寿的问题上找到了合乎事实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理论根据”不是“事实”,因此D项推断不当。结合文章内容.C项推断是合乎文意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人间鲁迅》:诗情与理性的悟解
王培元
①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想想鲁迅死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纪念,以及题词、雕像、研究专著和传记,似乎不能说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没有受到拥护、爱戴和崇仰。但是,倘要听听鲁迅辞世之后的第一个世纪末泛起的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的嘈杂声浪,你又不能不感到困惑和悲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和继承鲁迅留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便似乎要匆匆不迭地“告别鲁迅”了。
②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竟还出版过几部水准较高的鲁迅研究专著,如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汪晖的《反抗绝望》等。然而,较令人满意的鲁迅传记,却一直没有见到。最近出版的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披阅《人间鲁迅》,你会感到,作者?如人们所说“回到了鲁迅”,?可以说走进了鲁迅的心灵世界。他不仅真实地阐发了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辉煌业绩,而且准确地把握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③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弄学术研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人间鲁迅》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林贤治先生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没有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平庸之论,摒弃八股式的陈辞滥调,绝少呆板僵滞的书斋学究气,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有的是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南京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不是人选择道路,就是道路选择人。选择的结果,他学开矿而开掘了人类的灵魂,想当兵而成长为别种类型的战士。”
④写下这样文字的作者,是由于作者本人是诗人呢,还是他自然地感染了鲁迅那瘦小的身体里岩浆奔突般的激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本来鲁迅就不只是冷峻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⑤说这是一本适时的鲁迅传记,还由于它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涤除了有意无意地泼在鲁迅身上的污泥浊水。近年来,在“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对镇压了自己的同盟者而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政权的反抗和斗争,对被专制主义压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在鲁迅捐弃前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攻击过自己的创造社、太阳社并肩作战,在鲁迅肯定和赞赏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鲁迅对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抨击等一系列问题上,思想文化界出现了若干似是而非、糊涂混乱乃至十分荒谬的议论。只要不抱什么偏见,读者是可以从林贤治先生这本《人间鲁迅》中,找到对于这些问题的实事求是的诠释和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⑥鲁迅为了“立人”、为了建立“人国”而奋斗了一生,最后倒在黎明前的昏黑的长夜
里。鲁迅死后六十多年的今天,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笔
者想起了林贤治先生在书的结尾援引的许寿裳1937年在拜谒鲁迅墓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身后万民同零涕,生前孤剑独冲锋。丹心浩气终黄土,长夜凭谁叩晓钟!”
小题1:第①段“告别鲁迅”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果……那么
B.无论……都
C.虽然……但是
D.不仅……而且
小题3:第③段划线句引用的作用是?(3分)
小题4:下列分析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富仁、钱理群和汪晖等曾出版过鲁迅研究专著。
B.作者写鲁迅有诗情的原因关键在于作者是位诗人。
C.文化界对鲁迅十分荒谬的议论可能存在一些偏见。
D.鲁迅一生奋斗是为了“立人”,并且建立“人国”。
小题5:分析结尾引用许寿裳诗句的作用。(3分)
小题6: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人间鲁迅》这本书。(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不是拥护、爱戴和崇仰鲁迅,而是批判、否定、攻击、污蔑鲁迅。 小题2:(2分)D 小题3:(3分)用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向读者展示了“人间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 小题4:(3分)B 小题5:(3分)赞扬鲁迅的一片丹心,为鲁迅的死而痛惜;更为了肯定鲁迅在新世纪的价值和意义。(每点2分,两点3分) 小题6:(4分)《人间鲁迅》作者林贤治,出版 于九十年代,以浓郁的诗情和深邃的理性展示了鲁迅的真性情和大气象,雄辩有力地回答了文化界形形色色的对于鲁迅的怀疑和挑战,是一本 不可多得的、适时的、出色的鲁迅传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写 给 秋 天 台湾罗兰 ①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稀约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②一向,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的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的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的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③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④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 ?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的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⑤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 ⑥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土地。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⑦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⑧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与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⑨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小题1:怎样理解第④段“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渲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2:概括文章的思路,并分析本文使用第二人称表达的效果。(5分) 小题3:请赏析第二段文字中画线语句的写作特色。(5分) 小题4:通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礼赞秋天”?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的不幸,但是只要我们能以平静美好的心情和豁达超然的态度去看待它,将来这些不幸就会成为深埋在我们心中又时时让我们感动的美好记忆 (划线处各1分) 小题1:思路:由写秋景到写秋思,再由秋思到对生命的思考,层层推进。(3分) 效果:增强抒情色彩,感情更加真挚;将秋天拟人化了,拉近了作者、读者与秋天的距离,亲切而有感染力。(每点1分) 小题1:(1)抓住了最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来描写。例如黄菊、红叶、征雁、秋虫等;(2)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分别描写了秋色和秋声,使画面具有灵动感;(3)句式整散相间,节奏感强。(答对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 小题1:(1) 作者欣赏秋天“安闲明澈”之美。(2)秋天伴随作者度过那些艰辛悲楚的岁月,并教会了作者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3)秋天给作者生命的启迪,使作者领悟到:“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生命不是空虚的,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每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此题考查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