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意对即可)
(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
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蜀道难》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
[? ]
A.就这首诗来看,诗中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则是以夸张,或者以神话与夸张的巧妙结合,来刻画蜀道山峰和关塞的高峻逍遥。
C.诗的用韵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部分,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D.李白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惊险奇丽的山川风光,并以山川的险要诫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画了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运用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陇头吟①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 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句写长安少年登戍楼观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③④两句笔锋一转,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陇上行人”呜咽的笛声中愁思无限。⑤~⑧句,诗人笔锋又一转,“关西老将”军功累累却沉沦边塞,辛酸满腹,双泪纵横。诗歌层次分明,又转折有力,思想跳跃,情感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令人赞赏。(意对即可)
(2)“节旄落尽”是细节表现。诗歌以此细节来表现苏武对朝廷的忠诚,并借用以苏武的忠诚却任职不高流落异域的不公不幸的人生遭遇揭示咄“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此处借典故细节深化了主题,赋予了诗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