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8-22 12:53: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小题1: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请指出并分析其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春风”点明时令(1分),领起上片对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1分);“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表明景虽美而人已去(1分),为下片对比抒情作铺垫(1分)。
小题2:对比(2分),“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2分),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2分)。(答借代、用典最多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题目明确了要点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时的要点也要依次排列;必须咀嚼这四个字两个词语的所有含义,不要有遗漏;同时要注意到这四个字是处在首句的位置上。
小题2:“主要”运用的手法一般只要指出一种就可以了。答题时要先准确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对诗歌内容及主题的理解。《戏为六绝句》之一这首诗作者通过对“初唐四杰”的诗体文风的评价及在当时文坛所做的贡献,抒发了作者对“初唐四杰”肯定赞叹之情。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江宿
汤显祖
寂历①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注】①寂历:寂寞、冷清。
1.前两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分别是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稀”与“微”。“稀”字写出了江上渔火的稀少与微弱,“微”字写出了残月下树林的朦胧;营造了一种清幽、冷寂的氛围。(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2.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静景,通过江水、渔火、残月、岸林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清幽、朦胧之景;后两句是动景,“水鸟惊犹宿”是静中有动,“流萤湿不飞”是动中有静。整首诗歌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并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夜的静幽与清寒。(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小题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8分)
小题1:(1分)古体
小题2:(3分)A
小题3:(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