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22 12:55: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③大弦嘈嘈如急雨, ------------------ 。 (白居易《琵琶行》)
④桑之落矣,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⑥------------------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载之《兰亭集序》)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庖月更刀族:一般的
B.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C.乎技矣进:超过
D.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足外人道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③而刀刃若新发硎?④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句:故不我若也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秦人不暇自哀
C.苟以天下之大
D.臣之所好者道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庖丁始解牛时,和普通人一样,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之后不再把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
C.文中写良庖、族庖,是为了反衬庖丁,类比三者解牛的方法,从而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D.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之道中悟出了养生之道——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10分)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5分)
?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5分)
?



3、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渔人一件件被他数落得都感叹惊讶。)
B.失其所与,不知。(失去同盟国,是不智。)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D.荆柯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好知不好学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选自《春洒堂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衣湿袖单,影乃瘦益: 更加
B.老人入坐延:邀请
C.以污贿不罢饬:规矩
D.辄屈膝叩首款迎:应对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芋老人“知道”的一组是(3分)(?)
① 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②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④ 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⑤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⑥ 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慈水祝渡的芋老人夫妇生活清苦,心地善良。他们曾热情款待屋檐下避雨的书生,书生饱食之后表示日后一定不会忘记芋老人夫妇的恩情。
B.当年贫寒的书生贵为相国后,却无法品味出当年芋的味道。于是派人寻找曾为他煮芋的夫妇,但芋老人煮的芋仍未让他感觉到昔日的甘甜。
C.作者通过芋老人由食芋者前后食芋的不同感受联想并列举一系列所见所闻之事,谆谆告诫人们: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
D.文末提出疑问,表面上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实际是对“野老鄙夫”的赞扬,对“缙绅士大夫”的讽刺,可谓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5分)
(2)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5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