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22 13:09: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③,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④。花时万人乐处,敧帽⑤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073)春,当时作者刚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至成都后方,不被重用。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③许:推许、赞许。④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⑤敧(qī)帽:指歪戴着帽子。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箭”三句写作者回忆在南郑拉弓搭箭、挥鹰缚虎的戎马生活,充满战斗豪情。
B.“吹笳”四句写作者暮归野帐,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写下壮美诗篇,气势磅礴。
C.“人误许”三句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并不像人们推许的那样拥有出众才华。
D.“何事”五句写作者到达成都后看到的浮华景象,由此引发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
(2)简析“花时万人乐处,鼓帽垂鞭”两句中“敧”和“垂”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李清照晚年寓居于都城临安时写的词,完成小题。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小题1:根据词的知识判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3分)
A.酒朋诗侣
B.谢他酒朋诗侣
C.酒朋诗友
D.谢酒朋诗侣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此句既写出早春时节的自然特点,又反映出词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
B.词的上阕突出了自己无心欢度元宵节的愁情;下阕以强烈的对比反映出自己今昔大不相同的心境。
C.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
D.这首词指斥了南宋统治者沉湎于醉生梦死之中的腐化生活。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