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文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陶渊明是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而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赞成哪种说法呢?请说说你的理由。(也可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研究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境。因为“拙”,《辞海》解释为“笨拙,与"巧"相对”。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官场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官场,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像作者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归园田”就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璞。
2.“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的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人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意对即可)
3.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一棵棵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意对即可)
4.示例一:同意有的人的观点①陶渊明有真诚率直的本性。有诗为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②他向往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有诗为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③陶渊明的思想以“老庄哲学”为核心,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这在他的《桃花源诗》里有体现。
示例二:同意鲁迅的观点①陶渊明反复多次出仕,但始终与官场生活不适应,厌烦官场,最终选择归隐。有诗为证:“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陶渊明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憎恶黑暗,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这在他的《咏荆轲》与《士不遇赋》中有所体现。③他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这从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可以看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翳翳(yì):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④床敷:安置卧具。⑤杖屦(jù):扶杖漫步。
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寓情于景);以鸟鸣声烘托环境的宁静,心情的悠闲。
2.诗人从煊赫一时的相位位置上退下来,心理未免失去平衡,骨子里当会藏有一种罢相后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活动叙述和北山鸟意象描写,就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无人相知之感。但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在平和闲淡中蕴藏着对政局的不满,绵里藏针令人不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触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诗人深夜孤居旅社,只有寒灯相伴,不禁引起诗人对故乡往事及亲人的思念;而断雁孤鸣,又以哀声惊醒客心,这孤独凄冷的景象表达出诗人不尽的羁旅怀乡之愁。(意对即可)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山居:山中的住所,这里指作者的辋川别墅。暝:日暮,天晚。②空:这里有人迹罕至的意思。新雨后:刚下了场雨。晚来秋:晚上天气凉爽,有秋意。③喧:喧哗,喧笑。浣女:洗衣服的女子。下渔舟:“渔舟下”的倒装句。④随意:任凭。歇: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作者借以自称,表达了诗人归隐之意。
①在陶醉山林的志趣中,隐含着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愿望?请作简要的分析。
②诗人笔下的辋川景色有何特色?而“渔舟”的出现会使人联想到什么?
参考答案:
①在陶醉山林的志趣中,隐含着诗人洁身自好,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意愿。
②辋川远离喧嚣的闹市,景色清幽,极富画意。“渔舟”的出现会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本题解析:
田园诗与作者的隐逸意愿密不可分,无论是陶渊明,还是王维、孟浩然及其同一流派的诗人无不如此,可以说这类诗的立意也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回答时应从立意切入。田园诗的景物描写总离不开清幽,王维的田园诗总离不开画意,据此回答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至于“渔舟”,肯定与陶渊明有关系,毋庸赘述。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全诗紧扣“夕”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分)
(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分)
参考答案:
(1)太阳沉落大地,山昏城暗人们都各自回家,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3分)(—层意思1分)
(2)①抒发了诗人孤舟夜泊,独宿江上,不能入眠,而勾起的羁旅思乡的愁绪。(2分) (关键词为:乡思客愁、思乡之情和愁绪等。仅答“思乡”一类词语,而无前面的解说给1分)?②前六句侧重于写景,渲染旷野苍凉凄清夜景的特定氛围,衬托出诗人特有的心境,寓情于景;末两句情中有景,用钟声烘托了自己的羁旅愁思。(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