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步①
【清】历鹗
斜景忽已暝,流莺时一鸣。水光知月出,花落见风行。
僻地非遗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俦侣,发兴②自江城。
①此诗写于厉鹗因家贫租屋东园读书时,两年后,他考中举人。
②发兴:激发意兴。
小题1:简析颔联是怎样写出诗人散步时的环境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请结合后两联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诗人采用了反衬(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幽静。(2分)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来是月亮慢慢升了上来;花朵悠悠飘坠,是因为有风儿在轻轻拂过。(1分)诗人通过对景物细微变化的感知来突出了环境的幽静。(1分) (a手法答,反衬、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烘托均可得1分,答到景物的细微变化或细节描写 1分。b景物特点1分:特点为清幽、幽静、清静、寂静、宁静、冷清,均可。答:凄清、清新、不给分。c具体说明怎样运用技法或较准确顺畅翻译诗句得1分,此两方面不重复给分。)
小题2:
诗人并没有因身处僻地而消极避世,依然是热爱生活,甚至饶有兴味的想享受农耕生活的快乐;(1分)尽管缺少知己,无人赏识,但在黄昏的宁静中心情反而不平静,(1分)并激发了他的意兴,他志向远大,思想飞向了外面的广阔世界。(1分)(1、只是翻译诗句不给分,要扣住情感进行分析阐释。2、三种情感各1分。①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乐观,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得1分)。②只答孤独、寂寞、缺少知己、无人赏识、不得分。③答上述第二点后,再答出,有大志,积极向上,有理想,进取、不放弃等得2分。④单答第三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诗歌营造环境的手法,要结合环境描写具体分析所写意象,并分析出环境的特点。颔联描写的水、月、花、风等意象,均是动态描写,但体现的却是环境的幽静,因为只有如此幽静,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细微的变化。
小题2:此题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的注释全面理解诗歌主题情感,分析时结合题意要求“后两联”具体分析作答。后两联明确地表白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流露出居“僻地”“少俦侣”却对生活充满热爱且志向远大的思想感情。在这黄昏的宁静中,诗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静,“发兴自江城。”诗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诗人的思想正在从这里腾飞,向着外面的广阔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3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局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3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本题解析:(2)(3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哭李商隐(其二)
[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踠:屈曲,弯曲。
小题1:本诗题作“哭李商隐”, “哭”字极写作者悲痛。请结合全诗,说说“哭”的具体内容。(6分)
小题2:最后一句“又送文星入夜台”中,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 91ExAm.org”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6分)
小题2:“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壮志未酬而殁情况的普遍性,(2分)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歌的内容概括的题目,注意在诗中提取关键词语,概括作答,主要词语:“万丈才”“人何在”“无主”“旧交”。
小题2: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是结尾句,应从炼意和炼结构考虑,即从强调诗歌的主旨的角度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题目。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的颈联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1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2分)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
小题2: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或: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或: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每答对一点给3分,每点答对手法给1分,分析恰当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很明显本诗是首离别诗歌,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根据题目要求,一定要结合首联颔联分析,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否则不合要求。
小题2:本题考查两个内容,1对表达技巧的认识,2对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准确定位。题中要求的颈联就是第三联,不可错误。表达技巧我们一般从修辞、对比、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作答即可,颈联中明显有拟人手法“瘦” “酿”从形式和内容上说明,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 。情景的分析在答题中是重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