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3:23: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世界卖车王——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的名片上:“通往财富的电梯已经坏掉,你必须一步一步地走楼梯。如果想飞跃,你就无法到达。” 1928年,乔·吉拉德出生在美国底特律的一个贫民窟。9岁时,他开始给人擦鞋、送报,赚钱补贴家用。16岁,他离开学校当了锅炉工,并因此染上严重的气喘病。后来,他换过无数工作,到20岁时,成了一名没啥名气的建筑师,设计了13年房子,却在生意场上一败涂地。 1963年1月,底特律大雪纷飞,乔的心比冰雪还冷。他破产了。债主将他们一家赶出家门,银行也拿走他们用作抵押的车。 第二天,他出去找工作。路上积雪很厚,很难走。他鬼使神差般地走进了一家汽车经销店。经理说:“我不能雇你。现在是冬天,本来就没有生意。如果我雇了你,其他推销员肯定会生气的。再说,你卖过车吗?”乔回答:“没有。”经理说:“太可笑了,我们怎么会雇一个连车都没有卖过的家伙当推销员呢?”乔恳求道:“只要给我一部电话、一张桌子,我不会让任何一个跨进门来的客人空手走出这个大门。相信我,我会在两个月内成为这里最出色的推销员。”经理半信半疑地答应了。这一天,乔用顺手撕下的4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打了9个小时的电话。 乔至今记得他卖出的第一辆车,买家是一位可口可乐销售员。这位客户在提车的时候,对乔说了一句话:“我买过很多东西,但从没有见过一个推销员像你这样诚恳。” 乔的人生从最低谷开始起飞,这让他对顺境和逆境有了非常辩证的看法。他说:“经济环境有时不过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你认为它坏,它就坏;你认为它好,它就好。我唯一要战胜的是我自己。1974年,石油危机来了,人人唉声叹气,我可不在乎。当时,很多汽车经销店周六不营业了,于是周六就成为我的好日子,我不在乎没有休息日。结果在1974年,我卖出1376辆车。”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乔·吉拉德成功的秘密,“问题其实是上帝给你的一份礼物。有人遇到问题就躲避。这些人总是不断地责备别人,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你。有了问题认真面对,这才是真正的推销员。”他认为,对工作“100%地付出”还不够,因为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要成功就应当付出140%。 他本人有口吃的问题,于是他特地放慢说话速度,也比谁都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我常常用耳倾听,而不是用嘴说话。说得越少,听得就越多。出色的销售员应该学会闭嘴。让别人说,别人就会开始喜欢你。”他还说,一个出色的销售员应该学会观察客户。 怎样才能找到客户?乔·吉拉德靠的是锲而不舍。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而他真的在半年后打电话去问候客户。他还到处发名片,让人想买车时就会想起他来。他发名片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他会提着1 万多张名片去看球赛,找一个非常好的座位(比如楼上的栏杆前面),这是每个人都能看到他的位置,当进球或比赛进入高潮的时候,他就会站起来,将名片大把撒向空中。他去餐厅吃饭时,会在付账时多付些小费,然后给服务员一盒名片去散发给其他顾客。甚至经过公共电话旁,他也不忘在话机上夹上两张名片。“发名片的行为就像在播种,播完种后,农民就会收获他所付出的劳动。” 直到现在,乔·吉拉德还是保有到处广发名片的习惯,他说虽然已经不卖车,却还是卖书、卖自己的行销经验,他要寻求各种可能的演讲与曝光机会。 乔·吉拉德能把生意做大,是因为他口碑极佳,而好口碑正来自于他的诚意。很多顾客参加过乔的“猎犬计划”,他们介绍别人来买车,成交后每辆车会得到乔支付的25美元酬劳。这一招的关键是守信用,一定要付这25美元。1976年,乔付出了1400美元的“猎犬”费用,他收获的是7.5万美元的佣金。 乔为所有客户都建立了档案。“你要记下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嗜好、学历、职务、成就、旅行过的地方等。这可以帮助你接近顾客,跟顾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高谈阔论、手舞足蹈。只要你有办法使顾客心情舒畅,他们也不会让你失望。” 每个月,乔都要发出1.6万张卡问候客户。1月份祝贺新年,2月份纪念华盛顿诞辰日……“我的名字‘乔·吉拉德’一年出现在你家12次。当你想要买车,自然就会想到我!”无论是否买他的车,只要和他有过接触,他都会想法让对方知道,乔·吉拉德记得他。 乔从不得罪任何顾客。他总结出了“250定律”:每个顾客的背后都有250个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得罪了两个顾客,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知道了一件事:不要跟这个推销员做生意。 如今,82岁的乔还在演讲台上忙碌着。他也多次来过中国,向人们讲述成功秘诀。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面对汽车业出现的“诚信危机”,他的理念具有更深刻的启发意义。听过他演讲的一位中国汽车销售经理说:“乔·吉拉德告诉我们,不要把客户当成上帝,而要当成你的朋友、亲人,你怎样对待亲人,就怎样对待客户。乔的理念放在今天、放在中国也一定会成功。” (节选自2010年6月《环球人物》)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在讲述乔·吉拉德成功的一生时,重点介绍了他如何克服困难,走出逆境的经历及其为取得成功而采用的极具创造性的方法。为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作者大量引用了乔·吉拉德的原话。 B.第二段作者对乔·吉拉德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介绍,意在告诉我们他早年生活的艰辛。同时暗示我们:像这样一个早年一事无成的人都可以创造如此巨大的辉煌,那么任何人取得成功将不会是一件难事。 C.第一天做汽车推销员时,乔·吉拉德顺手撕下4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打了9个小时的电话,表明他还没有一定的 汽车销售经验,同时他的这些举动也某种程度地说明他做事的盲目性从而导致效率的低下。 D.乔·吉拉德认为,不要把客户当成上帝,而要当成你的朋友、亲人,你怎样对待亲人,就怎样对待客户,说明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客户,要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甚至有时为了客户的利益可以放弃自身的利益。
| E. 乔·吉拉德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成功的秘诀也许不是靠什么技巧,什么策略,而应该是本着一颗诚心去对待客户,凭着一颗细心去对待工作,用着一颗恒心去追逐梦想。 小题2:世界车王乔﹒吉拉德有哪些成功的秘诀,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小题3: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第六段划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答:? ? 小题4:乔·吉拉德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与他身上具有的众多品质分不开的,请你选择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和自身情况,谈谈你得到的启示。(8分) 答:? ? ? ?
参考答案: 小题1:A、E 小题2:(6分,每条1分)①他用诚恳去打动每一位客户。 ②他有良好的心态并懂得战胜自己。③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④他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⑤他非常细心。?⑥他从不得罪客户。 小题3:(6分)乔·吉拉德的这句话是他对顺境和逆境辩证关系的形象说明。(2分)经济环境的好坏就像是人生要经历的顺境与逆境,人的成功或失败与其说取决于所处环境的顺与逆,不如说取决于自身心态的好与坏。一个心态良好的人即使是身处逆境,也会不断看到成功的希望;一个心态不好的人,即使是置身顺境,也会整天怨天尤人。因此说制约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客观环境的恶劣,而是自身心态的阴暗。乔·吉拉德正是在这种阳光心态的指引下逐步战胜了自身的弱点,最终走向了成功。(4分,言之有理有据) 小题4:(8分)答案提纲:①选择一种品质,2分。②分析这种品质对乔·吉拉德成功的意义,4分。 ③结合自身说明如何培养这种品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选A、E各给2分,选C给1分。B项乔·吉拉德的成功是靠后天不懈的努力实现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是看他成功前情况,而是看他为取得成功而做的努力;C项乔·吉拉德确实没有销售方面的经验,但他这么做是为了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也体现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D项 “甚至有时为了客户的利益可以放弃自身的利益”于文无据)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20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具有发散思维性质的题目,要言之成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杨国荣 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 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 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⑦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 1.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B.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 C.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 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 B.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C.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 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 3.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 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春在贾家是庶出,但是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倡下组织起来的。 B.《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不教我负天下人”,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C.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在广场的一条小巷里,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抢走。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近卫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克洛德逃走,而伽西莫多被擒获。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曹操的信条应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七月流火,书香满城 中新社香港7月21日电?呼吸香江的书香,一定要在烈日炎炎的七月。每到七月,这座城市最大型的集体读书活动- 香港书展便会登场,大批书迷会为翰墨书香倾巢而出,其阵势绝不输于任何一场狂欢派对嘉年华。 香港的文人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此言不虚,每逢书展开锣,香港人对“新欢”的爱慕程度就被表现得非同一般:香港人的阅读欲望,会在为期一周的书展“文化黄金时段”喷涌而出,平素分道扬镳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会在这一刻殊途同归。 这一刻,这座商业所向披靡的城市,将变成思想者的根据地,将变成读书人朝圣的“麦加”,七百万香港市民被消化在强大商业社会里的阅读欲望,会在这一刻被集体唤醒和点燃。 22日,一年一度的“文化黄金时段”就将按响秒表,但大幕开启之前的一场论战却已先声夺人:一批少女模特将推出写真集抢攻书展市场,触发网民激烈反对,~些读者表示将递交请愿信抵制模特“踩过界”,并会以静坐表示抗议,更有泾渭两派展开纸上论战,阵仗惊人。当作家遭遇靓模,当幽幽书香遭遇喷血写真,当文化理想遭遇商业运作,一场轰轰烈烈的书香保卫战似乎不可避免。 书籍作为深邃思想的载体,一直在努力拒绝商业的“滋扰”。但透过近年来的经验却可发现,在强大的商业机器面前,深邃的读本多数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香港这座贴满商业标签的城市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在香港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厚重的严肃图书并不是主人通勤路上的必备品。香港人长短车程中的眼球落点,刺激的电子游戏较沉静的文字读本更受青睐。在寸土寸金的商业闹区,读书人最乐于亲近的书店,自然难以与填补物欲的大卖场并驾齐驱,但在二楼逼仄的空间,仍有一缕书香逸出,清幽沁人。 香港书展的英文译名是Hong Kong Book Fair。这在香港导演林奕华看来,本身就带有做买卖的意味。阅读香港书展,是“从生意到文化”还是“从文化到生意”的路径选择,虽然令人莫衷一是,但亦可嗅出一丝况味。? 书展可算作香港的文化密码,但在这一连串的密码中捕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幸的是,踏入二十载的香港书展,就像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整个世界就在她面前,蜕变为书香满园,成长为撬动香港人阅读习惯乃至阅谟革命的支点。 1.对原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每年的七月,大批的书迷会倾巢而出,同时他们的阅读欲望也会被唤醒。? B.书展同时体现了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所以更加受到香港人的青睐。? C.厚重的严肃图书不是香港这座城市的主人的必备品。? D.虽然商业闹区寸土寸金,但仍有书籍的一席之地。? E.深邃的读本在强大的商业机器面前,多数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2.为什么香港的文人会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少女模特写真集是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书”?关于少女模特写真集的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书展可算作香港的文化密码”这句话?每年一次的书展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2.因为香港是座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城市,以前人们和书籍的接触较少,而现在,香港书展为香港人创造了读书的机会,许多香港人的阅读欲望被激发出来,变得非常强烈,所以说:“阅读是香港人的新欢”。 3.(1)不是。因为作耆认为,书籍是深邃思想的载体,而少女模特出写真集只是一种商业运作。 (2)论战的实质是文化理想和商业运作的抗争。 4.(1)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展会成为撬动香港人阅读习惯乃至阅读革命的支点,激发出香港潜在的文化氛围。 (2)一个城市的阅读习惯不可能通过每年一次的书展彻底改变。俗话说,“本性难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香港人在为期一周的书展期间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可书展结束之后,其根深蒂固的商业价值观又会重现。(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