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
参考答案:
小题1:B(1分)
小题1:C
小题1: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
好的景物,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喜爱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
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
的美好。
本题解析:
小题1:“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诗。
小题1:“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解析有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共6分)
[中吕]?普天乐
滕 宾①
(其一)柳丝柔,莎茵②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其三)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①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无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②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
小题1: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2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名句化用而来。(2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一首描摹出了春天的秀淡明丽、富有生机等特征,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无限喜悦之情; “儿孙月下扶犁”等场景的设想流露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倾慕之情。
第二首用“残”“坠”“瘦”“稀”写出了秋天百卉凋零、草木摇落的萧瑟景象,表明时光飞逝,诗人因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而心生悔恨之情;“蜗角名,蝇兴利”,则直接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对名利的鄙视之意;“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通过预想中的田园生活,表现其浩然归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拟人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神思。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没有夸张。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接着读懂全诗,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技法。《大林寺桃花》是一首记游诗,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全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