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22 13:26: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
韩偓②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①泉州军:唐末泉州的军阀部队。②韩偓(844-约923),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兵部侍郎等职。唐亡后去福建依附闽王王审知。
(1)这首诗的二、四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分析。(3分)
?
?
(2)此诗以景写情,试简析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


参考答案:(1)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1分) 用“鸣鸦”的有衬“鸡犬”的无,用“花”的有衬“人烟”的无;用乌鸦凄凉的鸣叫反衬村落的死寂荒凉,充分展现了千村万落的悲惨景象。(2分)
(2)描写了泉州军洗劫之后,千村万落人烟灭绝、空空荡荡、荒凉萧条的景象。(2分) 表达了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和对处于唐末动乱之中下层人民的同情。(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城:指长安。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御柳:宫苑中的柳树。②汉宫:唐宫。传蜡烛:唐寒食节宫中特许燃烛,对权宦近臣挨家传赐。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似指宦官。
①诗中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②诗中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有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1)《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此有评论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前面说的平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此亦可用之。
(2)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也就是说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有回味。大多涉及结尾妙处的问题都可据此回答。


参考答案:
①第一句总写长安城春意盎然,将长安城中无边春景囊括无余;第二句专写皇家风光,突出在东风吹拂下婆娑起舞的“御柳”这一景象。两句一红一绿,色彩的对比十分强烈,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的浓丽。
②表现了皇帝对宦官的恩宠和宦官的灸手可热的势焰。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这首诗显得既蕴藉含蓄,又巧妙无比。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本题解析:
(1)解答时首先应抓住“飞花”和“柳斜”这两个词语,和这两个词语中所隐含的“红”和“绿”两种色彩,其次要抓住带有概括性的词语“无处不”。
(2)诗中只写皇帝给宦官送蜡烛,而没有提及给大臣们送蜡烛,可见宦官气势。蜡烛为小,而皇帝亲近谁为大,诗词中运用细节描写时往往是“以小见大”。诗人以似乎客观或者有点赞扬的口气叙事,其实其中隐含讥讽,只有懂得此诗为政治讽刺诗方能答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白居易《舟中读元九①诗》,完成题目。(6分)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①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小题1:诗的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照应了怎样的情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可有哪些含义?


参考答案:
小题1:“灯前”“灯残”“灭灯”,写出了一个过程:由“ 读诗”,到“ 诗尽”,直到“ 暗坐”,表达的情谊是真挚的,而环境是阴森的,诗人的心情是灰暗的———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
小题2:诗作者描绘了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图画,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愤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一方面,“ 逆风吹浪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毅夫的套曲,完成下面问题
? [南昌]一枝花·怨雪?
  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饥。有甚稀奇。无主向沿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无形,偷入户潜踪蹑迹。?
  [梁州]才苫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扬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衣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作非为,怕腾云相趁相随。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儿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燥皮肤似铁石,着我怎敢相偎。
  [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儿化做了水。
注:孟浩然曾雪中骑驴觅诗,林和靖酷爱雪中赏梅,韩退之贬潮州时雪阻秦岭。此三人均可谓雪中寒士。
1.下列对这套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套曲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B.该曲首段入题,突出写雪花散漫轻浮、行踪诡秘,使?人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的丑态。?
C.[梁州]曲运用孟、林、韩三人的事典,说明雪专门为难寒士,生动地写出了雪的罪孽。?
D.[尾]曲将作者的怨恨抒发到了极点,并开始采取行?动,将这不通人情的“薄情儿”,“扫除做一堆”,“化?做了水”
2.很明显该曲的雪极富比喻和象征意义。试对这一层含意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雪在这里象征了某些人的不良品性:到处闲逛,危害百姓,气势汹汹,欺贫怕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唯见江心秋月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