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诗歌常识》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1:02: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________着爱怜的眼光?
A.亮
B.闪
C.映
D.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选出下面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A.……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坏话攻击屈原。
B.……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数说屈原的短处。
C.……上官大夫编造谎话向顷襄王进谗,大肆攻击屈原。
D.……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对《书愤》这首诗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早年哪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竟频频受阻,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北望中原,浩气冲天,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
B.颔联作者追述了多年以前的两次胜仗,借此感叹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一去而不可复得了。
C.颈联是写主降派把持朝政,塞上的万里长城也无大用。抒发了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主降派的贬斥。
D.尾联赞叹诸葛亮坚持北伐,终得名垂青史。《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句,正道出陆游的生平心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中“塞上长城”是陆游以典明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热爱生命》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于1979年,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
B.该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比作“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C.第一节中作者采用“瘦弱”的“攀附”的葛藤形象,描绘出作者所认为的前程是多么艰难。
D.“用痛苦来作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意味着: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要以自己的人生为代价,用痛苦作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第一节中作者采用‘瘦弱’的‘攀附’的葛藤形象,描绘出作者所认为的前程是多么艰难”说法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横线上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________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2)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3)这种“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________,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________。
A.熟悉 ?发现 ?考查 ?惯例
B.熟习 ?发掘 ?考验 ?范例
C.熟悉 ?发掘 ?考验 ?惯例
D.熟习 ?发现 ?考查 ?范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1)句熟习是对技术而言,但这里需考虑后文用了比喻,应选“熟悉”。第(2)句“发掘”是从地下挖掘出来之意,与“殷代遗址”搭配。“发现”则无此义。第(3)句“考验”除“考查”之义还有检验、验证之义,与前边的“实践”照应。“范例”是典型例子;“惯例”是旧例,习惯了的例子,与前文长期累积照应。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