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1:14: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宁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2)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
   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③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
   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⑤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6分)
清平乐·春晚?(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宫锦,宫中绵绣,比喻落花;小怜,泛指歌女。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用卷帘法写的,语句的逻辑顺序已被打乱。请你将上片所写的事物按照合理顺序重作安排:(2分)
首先是:_______________,才会见:_______________,
再是:_______________,最后是结语: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要分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两句。(4分)


参考答案:小题1:首先是南园风雨,才会见满地残红,再是黄莺啼鸣,最后是结语:留不住春天。(按原句填写亦可,2分)
小题1:从内容角度赏析:诗人因宦海沉浮、身心俱疲,有感于春逝而流露出愁思,而借杨花宁可自由自在、也不肯飞入画堂朱户的大户人家的意趣表明了豁达、淡然的心态。(4分)
(也可以从结构角度赏析,总括全诗,点明题旨。由杨花的自在,表明了心志。
从手法角度赏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佺期①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小题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
小题1: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本题解析:
小题1: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氵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小题1:首联即切题“过岭”。“ 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颈联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10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二句是怎样写景的?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5分)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从仰视和俯视的视角来写景。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缥缈,宁静幽美的特点,使人如同坠入仙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诗中的人是深谙鱼性、乘汛夜渔的渔民形象,诗中的情是捕鱼丰收的欢欣畅快之情。桃花雨汛带来鲤鱼成群抢滩,正是渔民难得的捕鱼机会,鱼跃人欢,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此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
(2)诗人在颈联中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从中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
(3)“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


参考答案:(1)质朴自然;分析略;
(2)和乐的家庭生活;静淡、安和;
(3)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