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 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 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 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本题解析:
小题1: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小题2:]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小题3: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小题4: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1)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2)注意关键点:“以”“此”“于”。(3)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实?味?不?同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
(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参考答案:
小题1: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
小题1:(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每小题1分,共4分)
小题1:(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句意断句,此处注意“其 实”为两个词。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
小题1:1)“非”“ 与”“ 熙”“ 病”(2)“乃”“ 出”“ 发”“ 以”共8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翻译通顺、大意正确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