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戏问花门酒家翁》勾画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你能另举几句具有这样特点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昊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诗中的二、三两句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眼前所见,与二、三两句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据此可以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的绝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句为起句,点题;第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第三句是转句,是诗意的转折;第四句为合句,是诗意主题的总结。而本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别具一格之处,它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声声慢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阅读题 《登高》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答:?
?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①,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注解】①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②“闻道”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这首诗意蕴丰富,请概述此诗抒发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一种加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