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桂州腊夜?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shē):远。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颈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2分)尾联在结构上与首联呼应,点出离乡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2分)
小题1:颈联借景抒情。(1分)借对清晓号角悲凉之声、昏黄孤灯断碎余烬的描写,营造出冷寂凄清的环境氛围,(1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乡难眠的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含蓄隽永。(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此题考查景情的关系,此处为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南宋]?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6分)
参考答案:(1)①动静结合(1分)。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3分)
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2分);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2分);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2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⑴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参考答案:(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1分)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2分)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景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黄菊,听玄蝉。
(2)衰老(衰惫、衰弱、衰颓)。生病(扶病)。
(3)比喻。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