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陛下知之而不能进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B.以故职还朝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乃命知江宁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今为陶绌奎秦王为赵王击缻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3分。)
(2)(陛下)不要被别人妄加揣测,从而受天下人轻视。(3分。)
(3)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竟:终究
小题1:A项,前一个为连词,表转折,却;后一个为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都为介词,凭借,凭着。C项,前一个为副词,于是,就;后一个为副词,才。D项,前一个为介词,由于,为了;后一个为介词,替,给
小题1:③句是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的所作所为,⑥句是司马光的谏言
小题1:吴奎并未支持王陶,而是反对王陶
小题1:(1)谓:认为;切:恳切;锐:急速(2)测度:揣测;取轻:轻视,看轻;被动句式(3)除:授予;执:坚持;疏:上奏;阿附:迎合依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
时皇甫镈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阒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其逃亡户以其家产钱数为定,征有所欠,乞降特恩免之。计不数年,人必归于农矣。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渤既以草疏切直,大忤宰相,乃谢病东归。
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十一月,定京官考,不避权幸,皆行升黜。敬宗冲年即位,坐朝常晚。一日入阁,久不坐,群臣候立紫宸门外,有耆年衰病者,几将顿仆。渤出次白宰相曰:“昨日拜疏陈论,今坐益晚,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渤之罪也。请先出阁,待罪于金吾仗。”语次唤仗,乃止。
宝历元年,改元大赦。先是,鄠县令崔发闻门外喧斗,县吏言五坊使下殴击百姓。发怒,命吏捕之。曳挟既至,时已曛黑,不问色目。良久与语,乃知是一内官。天子闻之怒,收发系御史台。大赦之日,放系囚,发亦在鸡竿下。时有内官五十余人,持仗殴发,纵横乱击,发破面折齿。台吏以席蔽之,方免。是日系囚皆释,发独不免。渤疏论之曰:“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然县令所犯在恩前,中人所犯在恩后。中人横暴,一至于此,是朝廷驯致使然。若不早正刑书,臣恐四夷之人及籓镇奏事传道此语,则慢易之心萌矣。”
后因谏,上以渤党发,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以风恙求代,罢归洛阳。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渤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阘茸之流,非其沽激。至于以言摈退,终不息言,以救时病,服名节者重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剥下希旨——希:迎合
B、是谏官不能回人主之意——回:改变
C、收发系御史台——系:拘禁
D、非其沽激——非:不是
2、以下句子中,全能直接说明李渤进谏“不避权贵”的一组是:(? )
①摊逃之弊,苛虐如斯
②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③不避权幸,皆行升黜
④是朝廷驯致使然
⑤然县令所犯在恩前
⑥中人横暴,一至于此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渤在陈述陕西的积弊时,详细列举了渭南、阒乡等县百姓为躲避“摊税”逃离家园的事实。他深刻指出,这种落井下石、竭泽而渔的做法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国家基础。
B、作为考功员外郎,李渤对官员进行了公正的考评,并以功过衡量他们的升免。
C、崔发因抓捕了殴打百姓的“中人”,先是让天子囚禁在御史台,接着招致惨无人道的殴打。李渤直言指出“中人横暴”,是朝廷纵容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整治,后患无穷。
D、李渤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他人。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却认为他“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救时弊”,因而敬重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令不合曳中人,中人不合殴御囚,其罪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D
4、(1)这都是搜刮钱财的臣下盘剥下面讨好上面,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
(2)县令不应该抓捕中人,中人不应该殴打殴打御史台的囚犯,他们的罪是同样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生员。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拟岘台记
曾巩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舻,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岉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其破缺易:交换
B.挟光景而薄星辰薄:迫近
C.雨旸明晦晦:昏暗
D.晏然不知枹鼓之警晏然:安宁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裴君修筑拟岘台之后此地风景优美的一组是( )(3分)
①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
②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
③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④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
⑤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
⑥至于平冈长陵,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溪聚落,树阴晻暖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紧扣题意,先叙缘起,继而转入对建台经过和风光、人物的描绘,最后抒发议论。
B.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所以这里很多良田,很安宁。
C.本文写景之笔简练传神,如总括拟岘台“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的特点之后,一写水,一写山,山水皆具有刚柔两种面貌。
D.文章最后一段,由抚州之民的耕桑自足、抚州知州的简静之治,归结到拟岘台建造的宗旨——官民同乐。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3分)
(2)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3分)
(3)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在靠城的东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并给它取名叫拟岘台。(隅、命各1分,句意1分)(2)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或、徙各1分,句意1分)(3)裴君顺应当地的民俗,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暇、寓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A对应的原文“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选项给的解释是“交换”,从文意看根本就没有“交换”的意思。“易”后面是“破缺”,应是“更换”,由此断定选项错误。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或事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内容,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题干要求是“直接表明”裴君修筑拟岘台“之后”此地“风景优美” 的一组,①是修筑之前,②间接表明。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人物传记中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散文中加上一些手法的辨析。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选项“不是交通要道,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和“这里很多良田,很安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件错误,强拉因果。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因——在,隅——角,命——取名。(2)或——有的,徙——移动。(3)因——顺应,暇——闲暇的日子,寓——寄托。(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人裴君在治理抚州的第二年,选择州城城东一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给它取名叫拟岘台,意思是说这里山峦溪流的天然形状,可以同岘山相比拟。裴君多次和下属官吏以及外地寄居在本州的宾客在台上游览,独自向我请求写篇记。
在当初,抚州城东面靠着一座大山丘,护城壕沟随顺一条大溪流,城角是从别处运土修成耸立在溪流之上。城角外面山峦连绵,高陵挺拔,苍茫的林木,荒凉的废墟,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气象雄壮开阔,令人惊奇欣喜,这番环绕抚州城东南部的景观,坐在城角都能一览无余。然而经过雨水的冲刷破坏,城角逐渐被掩藏废弃在灌木丛和杂草里面,再也没有到这里而喜爱它的人了。裴君发现后特别高兴,于是增筑砖石土方,改变它的破损残缺面貌;去除掉灌木丛和杂草,展现出它的地势高旷。周围插上栏杆,上面盖起亭阁,顺势就建起了一座高台,用来脱离世俗气氛,断绝人间喧嚣,使云气往来,风雨降临。然后溪水的平软沙滩,长长的流水,微风拂动而远处传来的响声,以及波浪汹涌,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直至高帆长桨的船只,沙滩上飞禽和水中动物上下浮沉的情景,都在人们漫步拟岘台时呈现出来。那山峦的苍青,岩壁的秀美,峰顶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直至平缓的山冈,扩展开来的陆地,如同虎豹蹲立,又像龙蛇飞奔;还有荒僻的小路,散布的村落,在树荫的掩映下或明或暗,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这一番景象,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日光的闪现和隐没,四季的晨景与暮色,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变化不同,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登临拟岘台的人,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这表明,游人各自从视觉或内心获得享受,尽管所寄寓的乐趣存在差别,但这也是各得其所啊!
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有地位的和富商不到这里来。但这里良田很多,所以水旱虫灾也很少发生。当地居民很高兴种田植桑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放牧在山谷的牛马到了时候不牵回家,堆放在野外的粮食不垒墙守护,太太平平,不知道军事报警和应征去作战。裴君随顺当地的民俗,用简单清静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能够有闲暇的日子休息,而在拟岘台寄托自己的快乐。州里的男女老少,对裴君不搞人为的举措又施行了治理,这回又得到了游览观赏的好去处,也必将会与裴君同样的快乐。所以我为裴君写了这篇记,写成的具体时间是嘉佑二年九月九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