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既知亡矣(已经)
B.既东封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去之。(离开)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夫之心 独夫: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B.思厥先祖父 厥:其
C.理固宜然 固:?本来?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有尺寸之地 然秦以区区之地?
B.多于南亩之农夫 暴秦之欲无厌
C.不敢言而敢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①思厥先祖父(?)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蟹六跪而二鳌
B.因河为池
C.纵士卒无赖
D.申之以孝悌之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少时不知勤学早,发白方悔读书迟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矜能自贤 矜:夸耀
B、鲁肃忠烈,临事不苟 苟:胆怯
C、肃遂代瑜典兵 典:统率
D、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堪:承受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 B、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
C、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 D、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3、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疾胜己者 ②未尝不矜能自贤
称疾还 此诸贤则不然
A、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B、①中两个“疾”字相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C、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不同
D、①中两个“疾”字不同,②中两个“贤”字相同
4、下列各句译文,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①固本于策、权之雄略 ②虽更相汲引
A、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B、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虽然他们互相推荐
C、①本来就根源于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D、①固然主要依靠孙策、孙权的雄图大略 ②即使他们互相交好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江东之所以能与中原抗衡,完全依赖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的才能。
B、文章盛赞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互相推荐,为国举才的精神。
C、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能相继执掌吴国兵权,是因为他们能互相推荐。
D、挫败曹操、刘备、关羽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成为有威望的将军。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 此 五 胜 者 知 胜 之 道 也
——《孙子兵法·谋攻》
6、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7、请翻译上段文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