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A.韩信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在与汉王的谈话过程中,不仅谦让,而且还行叩拜之礼。 B.汉王认为与韩信相见恨晚,听了韩信的一番话语后,汉王非常高兴,并采取了他的谋划。 C.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项王是一个性情不定的人,高兴时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发怒时震怒咆哮,令人惊惧。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通过汉王与韩信两个人的对话,直接地写出了韩信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①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②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⑤?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①周大夫行役经京城地区,宗庙公室变为黍稷。他不禁悲悯周的颠覆,彷徨不忍离开而创作此诗。②行迈:远行。迈,行,走。③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④摇摇:心神不宁。⑤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⑥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1)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要写“彼稷之苗……之穗……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三章多反复,请问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邓通蒙幸
邓通,以濯船①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②。觉而之渐台③,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④,不好外交⑤,虽赐洗沐⑥,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⑦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注释】
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②裻(dū):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③觉:指梦醒。之:往。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④愿谨:性格老实谨慎。⑤外交:同别人交往。⑥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⑦富通:使邓通富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觉而之渐台
(2)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
(3)尊幸之日异
(4)通亦愿谨
小题2:从文中看,邓通被宠幸的理由是_____和_____。造成“‘邓氏钱’布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
小题3:与“顾见其衣裻带后穿”中“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C.即见邓通,其衣后穿
D.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