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8-25 22:21: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要善于从景语中发掘情感,景物有变,情感肯定有变,再从古诗思想感情的术语体系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进行检索。答题模式:通过××诗句写了××,抒发了××情感,写出了由××感情到××感情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
小题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
小题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2分)②诗人以白鹭自况,(1分)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2分)
小题2:答案一:①“犹”字用得好。(1分)“犹”是“还”的意思,表示进一步。(1分)②白鹭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晖的烘托,更增添了凄凉的程度,暗合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境。(3分)
答案二:①“侣”字用得好。(1分)“侣”是“陪伴”的意思。(1分)②本来有人陪伴令人愉悦,可是陪伴白鹭孤影的却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晖,这更突出了白鹭的孤单,亦即诗人的孤单。(3分)
“犹”和“侣”两个词选一个作答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从词中找出能概括白鹭形象的关键词,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如关键词:玉立、不趁、静看、孤影。“玉立”清波,体现了白鹭孤傲的形象特点;“不趁、静看”表现了白鹭不愿与白鸥、鱼儿为伴特点;“孤影”点出了它落寞的特点。结合注释②③可知,词人不愿意做隐士,又仕宦失意落寞,同白鹭的特点类似,所以,词人以白鹭类比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题2: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犹将孤影侣斜阳”这句中,找出一个自己喜欢有把握的词进行赏析,要结合着整首词的意境以及这句的具体意境,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内容、语言、表达效果方面进行阐释自己的看法。如“犹”字,就可以从这个词的意义、表达效果等方面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文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3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②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2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本题解析:【附】【诗词鉴赏】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 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 “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鹧鸪天
【宋】陆游①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乾道二年(1165)春,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居于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这首词就是写于归家初期。
1.词中表现春的意象有“新燕”、____________。
2.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的诗人气质中,本来就富有热爱自然的感情,当他面对湖光山色的美景时,垂钓归老之意油然而生。
B.“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一句,对偶自然,情景交融,不着痕迹,却满含情趣。
C.“歌缥渺,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句中 “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与“呕哑”相映成趣。
D.泛舟青山绿水中的闲情逸致是陆游以前在官场上很难遇到的,所以归家之后的那种恬淡垂钓的生活,才真正契合了诗人的本性。
3.末句中的“笑”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轻鸥
2.D
3.陆游身处南宋国事衰微的时代,力主抗金的政治主张长期受压制(陆游的生平经历),本词里面透露出来的自在、快乐和自豪,是迫于环境而自我排遣的结果,是强作旷达的表面姿态,并非他的真正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 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参考答案:(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2)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3)樯橹灰飞烟灭?(4)思而不学则殆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涟、巅、摧、樯橹、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