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8-25 22:26: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小题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4分)
小题2: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3分)
小题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类事例在经书典籍中随处可见,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姑且捡近世紧要的事例说说,以启发点悟你们。(大意正确1分,“郑重”、“切要”、“启寤”各1分)
小题1:有些人虽然是世代相传的世家子弟,但由于不会书写,最终沦为耕田养马的平民。由此看来,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大意正确1分,“书写”、“世家子弟”各一分)
小题1:父亲兄长是不能长期依靠的,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护帮助你时,就应该依靠自己了。(大意正确1分,“乡国”、“庇荫”各1分)


本题解析:这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这里应注意(1)“郑重”、“切要”、“启寤”等重点词语的理解;(2)“冠冕”“书记”“自勉”等重点词的理解;(3)“乡国”、“庇荫”等重点词语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奔弛 待遇 追溯 再接再厉
B.和谐 秘决 闲暇 焕然一新
C.干燥 蔓延 书籍 无精打采
D.婉约 吟诵 尊命 鸦雀无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总角之宴,?《诗经·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3)?,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4)?,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5)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6)?,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7)山川相缪,?。《赤壁赋》
(8)?,悠悠我心。《短歌行》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荆轲刺秦王》
(10)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凶残卑劣的段政府血腥镇压爱国青年,他们草菅人命、殒身不恤。
B.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同这幅佳作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C.王队长一见到生杀予夺的鬼子兵,就恨得咬牙切齿。
D.临出发,他态度坚决、百折不回地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殒,牺牲;恤,顾惜。B项,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C项,生杀予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D项,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毫不动摇退缩。折,挫折。


本题难度:一般



5、改错题  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问题,或标点不当,或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六处并加以修改。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①。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②,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③。
  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④,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⑤,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⑥。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⑦。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⑧。
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 ?


参考答案:②用词不当,“逐步”改“逐渐”;
③缺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或在“向”前加“转”;
④缺主语,删掉“根据”;
⑥标点不当,“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标点改为“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
⑦概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它”;
⑧不够连贯,“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改为“艾滋病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传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