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列对《菩萨蛮(其二)》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就点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写出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霜雪。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此题赏析韦庄《菩萨蛮(其二)》。C项“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多美人,当垆卖酒的美女花月一样光彩照人的面庞,加上双腕似雪的冰肌玉肤,这是运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女子美貌,而非侧面描写。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本诗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简析这两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意对即可)
2、“独”字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琵琶行并序》的赏析,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等一连串比喻的使用,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大弦……私语”句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借听众的心态,衬托出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D.“间关莺语花底滑”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几句对音乐的描写,写出了乐曲旋律“舒缓流畅一间歇停顿一逐渐沉咽一激越雄壮”的变化,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相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意对即可)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写出这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这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毛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相同点:表现了两位诗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纵观沧海。
不同点:《浪淘沙》表达革命的成功,民族的重新崛起;《观沧海》主要写曹操伐袁绍时心中相统一中国的抱负,主要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