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A.科学家们根据加拿大土著人的描述资料,预测到美洲西海岸大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震中。 B.加拿大地震学家加里?罗杰斯成功预测了未来地球上肯定会发生超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突破。 C.中、美、日在地震预测上力图有所突破,但都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好方法。 D.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成功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在地震预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将来肯定还会发生大地震,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是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而不是会不会发生大地震)
小题2:(A.错在“预测到”,“实然判断”变“未然判断”;B.错在“成功预测”和“突破”,程度夸大; D.错在“重大突破”, 程度夸大。)
小题3:(B.“最好”没有根据,无中生有;C.“可能性为零”太绝对了,曾比较准确地预报过大地震;D.错在“只要……就……”,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雷达的“克星”
反辐射导弹是截获、跟踪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电磁波信号,并顺着电磁波信号摧毁电磁辐射源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它可以永久性地摧毁电磁辐射源,而且其效果远强于电子干扰等短暂性软杀伤武器,因此,它是雷达、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克星。反辐射导弹虽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截至目前已发展了四代。
“百舌鸟”是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的典型代表,但由于是应付战争恶劣环境而从空对空导弹发展起来的衍生品,再加上当时微电子技术的限制,使它们存在先天的短处。第一,作战方式单一,必须长时间锁定敌方雷达,如“百舌鸟”导引头接收机灵敏度差、导引精度低,如果敌方雷达突然关机,导弹就可能失去目标。第二,导弹本身识别能力太差,如果设置假目标,增加辐射源,导弹受干扰后不是打偏,就是自爆。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军在导弹上装上记忆装置,这样即使雷达马上关机,只要导弹在雷达关机之前已经截获目标方位,记忆装置就能把相关数据记忆下来,靠记忆数据来控制导弹把雷达摧毁,这就是第二代反辐射导弹。“标准”是其中的代表。它增大了射程,最大可达56千米;采用了宽频带导引头,内装有目标位置与频率记忆装置,有较好的抗目标雷达关机能力。但采用记忆电路对付雷达“突然关机”时的效果有时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成本较高。例如“标准”反辐射导弹的成本约为“百舌鸟”的5倍,而且弹体笨重,约为“百舌鸟”的2倍。
为了弥补第二代反辐射导弹导引头覆盖频带窄、弹体过于笨重的缺陷,第三代反辐射导弹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可捕捉、跟踪和攻击地面、舰载和机载的各种雷达。像“哈姆”导弹的导引头工作频带就很宽,在0.8-20GHZ之间,并可扩展到0.1-40GHZ。它的接收机灵敏度极高,能从目标的任意方向寻的,既能截获连续波信号,又能截获间断波信号。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寻的与捷联惯性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提高了抗关机、抗干扰能力。
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具有巡航功能,又称为反辐射无人机,是一种智能化的反辐射导弹,具有较高的“智商”。它既可以直接接收敌方雷达辐射电磁波信号攻击目标,也可以按发射前的预编程序攻击目标。导弹发射后,弹上飞行控制计算机利用其传感器和导航分系统提供的方向和高度信息不断计算并存储目标的相对位置。随着导弹不断接近目标,目标相对位置也越来越精确。如果在攻击过程中因敌方雷达关机而丢失目标信息,导弹可自行转入巡航状态,在目标区上空盘旋飞行,待机再攻击。如果一直得不到信号,导弹在最终时刻将自毁。因此,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作用范围广、压制时间长、杀伤概率高、受天候影响小、自动搜索、选择攻击目标、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强等优点。
在不久的将来,反辐射导弹的结构和性能还会不断地提高,将从单一的空对地发展为空对空、空对舰、地对空、地对地等。此外,制导方式多样化、人工智能化、杀伤力和抗干扰能力更强、滞空时间更长、射程更远、工作频率范围更宽也将是未来反辐射导弹的特点。
(选自《兵工科技》)
小题1: 从原文看,下列对“反辐射导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辐射导弹是雷达、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克星,其摧毁效果远强于电子干扰等短暂性软杀伤武器。
B.反辐射导弹可以永久性地摧毁电磁辐射源,是一种能截获、跟踪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
C.反辐射导弹利用导引、记忆、传感、制导等装置,在密集的电磁场环境中搜索、鉴别、捕获、跟踪目标。
D.反辐射导弹虽然是从空对空导弹发展起来的衍生品,但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的武器。
小题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百舌鸟”导引头接收机灵敏度差、导引精度低,如果敌方雷达突然关机,导弹就会失去目标。
B.“标准”导弹采用了宽频导引头,增添了记忆装置,与“百舌鸟”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目标雷达关机能力。
C.第三代反辐射导弹弹体更轻,导引头覆盖频带更宽,因此具有作用范围广、压制时间长、杀伤概率高等优点。
D.导弹发射后,弹上飞行控制计算机利用其传感器和导航分系统提供的方向和高度信息不断计算并存储目标的相对位置,这种巡航功能是反辐射无人机最突出的特点。
小题3: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设置假目标,增加辐射源,“百舌鸟”导弹受干扰后不是打偏,就是自爆。
B.“哈姆”的接收机灵敏度极高,能从目标的任意方向寻的,既能截获连续波信号,又能截获间断波信号,因而能对地面、舰载、机载的各种雷达实行有效的捕捉和跟踪。
C.反辐射无人机具有较高的“智商”,即使在攻击过程中因敌方雷达关机而丢失目标信息,也可自行转入巡航状态,待机攻击,因此从空中飞过的目标都难以摆脱它的跟踪和攻击。
D.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其跟踪、攻击的目标范围将大大地超过目前的水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偷换概念。依据文章第一段第一句的内容,截获、跟踪的是“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电磁波信号”,而并非是“电磁辐射源”本身。
小题2:A项说法太绝对化,原文是说“导弹就可能失去目标”。C项张冠李戴,有些优点第 四代反辐射导弹才具备。D项对“巡航功能”的阐述有误,应指“在攻击过程中因敌方雷达关机而丢失目标信息,导弹可自行转入巡航状态,在目标区上空盘旋飞行,待机再攻击”。
小题3:反辐射导弹目前仍处在“单一的空对地”阶段,因而对空中飞过的目标还不具备跟踪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前著作无虚日”
叶永烈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一个脾气鲠直而性格爽朗的人。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我大不喜欢上街。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
在海峡这边,老年人是从当年“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年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批判知其大名,年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自从1986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40年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30年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1987年11月4日台湾《中国时报》)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
“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粱实秋。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
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
在1967年,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7年功夫写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124册。
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30多种。
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雅舍”,原本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客居,座落半山上,邮差送信不便,他就在山下挂一信箱。信箱不可无名,他的邻居叫龚业雅,他从中取出个“雅”字,在信箱上写“雅舍”两字。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3集.1986年出了4集。还出版《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他与继室韩菁清之间的书信,正在编写成20万字的《菁秋琐记》。每逢周末,他必定给在美国的次女文蔷写一封散文笔调的家书。长达14年的家书,又汇成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记下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脚印……
80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据夫人韩菁清女士言及,她常常发现,梁实秋椅子的坐垫上,留着一滩鲜血——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全然不觉得!
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怎样评价,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难怪,老舍夫人胡絜青在梁实秋辞世之后,用14个字精辟地概括梁实秋一生: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节选自《名人秘闻录·梁实秋的梦》1983)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80年代梁实秋的《雅舍怀旧》和《雅舍小品》在中国大陆流行,大陆的读者开始重新认识以作家身份出现的梁实秋,在此之前,他在大陆的知名度并不高。
B、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小品》以真挚的笔触向读者展现梁实秋的心灵世界,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3集,1986年出了4集。
C、梁实秋花费37年终于在1967年独立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部剧作的中译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100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和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D、80高龄梁实秋先生依然笔耕不辍,他专心致志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也浑然不觉。这也印证了老舍夫人胡絜青对他“生前著作无虚日”的评价。
E、作者认为,梁实秋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强权消灭不了,舆论宣传否认不了。作为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它将造福人间。
(2)梁实秋生命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请概括他后期在台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扼要而全面的概括梁实秋的形象。(文字含标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实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被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被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我们评价梁实秋既要看历史,又要兼顾现实。请结合文本对梁实秋前期和后期分别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C
(2)散文家梁实秋,有《雅舍小品》(续集,3集.4集)、《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多本散文集。翻译家梁实秋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诗作400余万字、《世界名人传》124册。学者梁实秋写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和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编英汉字典30多种、英语教材几十种。
(3)个性颇强(答“鲠直爽朗”也可)、情感丰富、著述颇丰、学贯中西、争议颇多的文人。
(4)前期,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他也曾遭受伟人、名人的批判;和鲁迅在30年代进行过一场大论战。孰是孰非,现在定论尚为时太早,还是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后期,他辛勤著述,“生前著作无虚日”,为我们留下了《雅舍小品》、中译莎士比亚全剧、《英国文学史》等2000多万字著作,“死后文章惠人间”,他的贡献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