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8-25 22:52: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梭罗木屋 张?炜 多少人向我推荐梭罗的《瓦尔登湖》。几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认这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主题和思想,也不是耸人听闻的事件和故事,更不是令人沉迷炫目的才华。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执拗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他在林中生活了一年左右,而且那片林子离人烟稠密的康科德镇很近,在当年步行也不过三十分钟;现在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即可。据许多人回忆,那一阵的梭罗时不时地到爱默生家饱餐一顿,并在回去时带走大量吃物。再说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有鱼,梭罗常常垂钓。总之在那里住一年二载不是想像的那么困难。瓦尔登湖边也绝非蛮荒老林。见过真正的苦难,瓦尔登湖边的苦太不算什么了。这是一个书生之苦,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他的动人,在于精神。一个没有出路的大学生,一个被人嘲讽的年轻人,采取了近乎极端的方式,给眼前的文明世界来了一家伙。这需要勇气、勇敢,需要敢为人先的那么一种倔气和拗气。这才不容易。在一个文明世界敢于放弃,自我流放,敢于自愿地走向所谓的落魄,这绝没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他。 梭罗一去不回头。不是不从林子中回头,他很快就返回了;而是他在已经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再不回头了。从林中,从瓦尔登湖边回来的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地做个好孩子了。他也从不打算去做。他因不纳税而遭捕,还在里面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准备在放他的那一刻宣读,对抗他认为的坏政府。人的自由,包括对坏政府的不服从,在他看来是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一篇《论公民的不服从》,即可概括梭罗的全部精神。不服从,就是不服从,不服从既成的一切陈规旧习与偏见。人生需要许许多多的探索和实验,勇于投身进去的,就一定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梭罗去瓦尔登一场,其实不过是一次行动的宣言,这宣言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大地上,写在了瓦尔登湖上。 人们都愿意用诗人式的偏激来原谅梭罗式的言行。这其实是一种对探索者的侮辱。原谅者摆出一副宽容的样子,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平庸与恶劣。 我来到了瓦尔登湖。 我不想夸张,而是实实在在地说,我极少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湖。它看上去既不过大又不过小,而是正好。在视野里,它正好。碧绿碧绿,无一丝污染,四周都是高山,山上被绿色全部覆盖。湖的南面就是那片有名的林子了,梭罗就在那里亲自动手盖了一幢小木屋。这座小屋吸引了多少人的注意,引出多少意趣,已经是人人皆知了。当年梭罗费尽心思搭起的屋子早已坍塌。而且我还怀疑是被好事之人给拆毁了的。中国、外国在这点上差不多,那就是都太愿意破坏了,而不太愿意建设。不过这个世界上的多情者,懂得事物价值者,也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林子里又建起了一幢小木屋,并且与当年的一丝不差。不仅如此,而且里面的陈设也一一依照原样。 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处,除了人去屋空之外,再就是小屋前面添了一尊梭罗雕象。他在那儿伸着手,好像在继续向人们诉说倔犟的理由,不服从的理由。棕黑色的木屋和雕象,简朴得就像梭罗自己。从小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内的摆设:一床,一椅,一桌。这些都在他的书中写得明白。 这屋子太小了,屋里的设备也过于简单了。这是因为一切都服从了主人回归自然、一切从简的理念。他反复阐述道: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所需甚少,而按照所需来向这个世界索取,不仅对我们置身的大自然有好处,而且对我们的心灵有最大的好处。一切的症结都出在人类自身的愚蠢和贪婪上。人的一切最美好的创造,无不来自简单和淳朴。他的理念是美的,因为饱受现代病摧残的当代人,越来越明白过分地消耗资源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恶果,明白我们自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因此我得说,我在瓦尔登湖畔看到的小木屋,是人世间最美的建筑之一。它非常真实,就像梭罗那么真实。而我们知道,时下的世界上,有诸多东西都是谎言堆积起来的。 作为一个作家和诗人,梭罗并没有留下很多的创作;但是他却可以比那些写下了“皇皇巨著”的人更能够不朽。因为他整个的人都是一部作品,这才显其大,这才是不朽的根源。 一个用行动在大地上写诗的人,我们要评价他,也就必得展读大地。 他是一个如此放松的人,亲近自然,与周围的一切和善相处。他在当年出门时几乎从不锁门。他发现来光顾这间小屋的人也大致友好,他们既不破坏也不拿走这里的东西。他觉得一切既是大地所赐,那么他也就没有理由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他把木屋向着世界开放。 而今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锁闭的小屋。他离我们远去了,于是后人就把他的小屋禁锢起来。 (选自《张炜散文》,有删节) 小题1:文章以“梭罗木屋”为题,但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花了大量笔墨写自己阅读《瓦尔登湖》引发的思考,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末“他离我们远去了,于是后人就把他的小屋禁锢起来”所蕴含的作者的观点。(4分) 小题3:为什么说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是人世间最美的建筑之一”?请联系全文,加以探究。(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小题1:对阿Q的心理活动“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阿Q认为儿子打老子是违反道德伦常的,是世风日下的表现,这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 B.阿Q幻想自己是老子,闲人是儿子,这就占了打他的闲人的便宜,就算被打了也心满意足。 C.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面对失败,于是就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D.阿Q在现实中遭受了凌辱,只能在精神上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
| 小题2:对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没有细致、集中的描绘阿Q的外貌,而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对其“癞疮疤”“黄辫子”等外貌特征顺便加以简单而传神的勾勒。 B.作者通过描写阿Q独特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其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在运用心理 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做得很突出,很成功。 C.作者对阿Q的言行采用了漫画式的描写,使人如同透过放大镜,看到了阿Q身上特别突 出的可笑部分,使文章增添轻松活泼的气氛。 D.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刻画其愚昧、不幸的灵魂。
3、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八十述怀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②五十一过,仿佛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丝毫不容我反思。其间跨越了一个十年浩劫。我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和时间。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 罗摩衍那 》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③又仿佛是一场缥缈的春梦,一下子就活到了今天,行年八十矣,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倒退二三十年,我这个在寿命上胸无大志的人,偶尔也想到耄耋之年的情况:手拄拐杖,白须飘胸,步履维艰,老态龙钟。自谓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想得不深也不多。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就到了这个年龄。今天是新年元旦,从夜里零时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这老景却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入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时令正是冬天,叶子已落尽;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残叶,“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雨没有了,上面只有白皑皑的残雪。我相信,荷花们也蜷缩在淤泥中,做着春天的梦。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也依然是过去的一切…… ④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⑤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八十”这个数字竟有这样大的威力,一种神秘的威力。“自己已经八十岁了!”我吃惊地暗自思忖。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一看。向前看,灰蒙蒙的一团,路不清楚,但也不是很长。确实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罢。 ⑥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条路的顶端是在清平县的官庄。我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我大奶奶和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来,我看到了泉城的大明湖。这条路又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又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我那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路陡然又从万里之外折回到神州大地,我看到了红楼,看到了燕园的湖光塔影。再看下去,路就缩住了,一直缩到我的脚下。 ⑦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我真正感觉到,我负担不了,也忍受不了,我想摆脱掉这一切,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⑧回头看既然这样沉重,能不能向前看呢?我上面已经说到,向前看,路不是很长,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我现在正像鲁迅的散文诗《 过客 》中的一个过客。他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来的,终于走到了老翁和小女孩的土屋前面,讨了点水喝。老翁看他已经疲惫不堪,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那边,那边是什么地方呢?老人说:“前面,是坟 。”小女孩说:“不,不,不是的,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⑨我理解这个过客的心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过客,但是却从来没有什么声音催着我走,而是同世界上任何人一样,我是非走不行的,不用催促,也是非走不行的。走到什么地方去呢?走到西边的坟那里,这是一切人的归宿。我记得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里,也讲了这个意思。我并不怕坟,只是在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后,我真想停下来休息片刻。然而我不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是非走不行。聊以自慰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野百合和野蔷薇。 ⑩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被世人称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到了八十岁却没有八十岁的感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将生命融入对事业追求中的忘我工作的老人形象,感受到一份生命的豁达。 B.十年浩劫期间是他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原因是他获得了充裕和时间和精神的绝对自由,从而才有了“‘雪夜闭门写禁文’,不减羲皇上人”的独得之乐。 C.在年届八十时的新年元旦,作者感到自己的身体、环境依旧平常,作者认为白杨“在做着春天的梦”,这里“春天”既可以看成自然的春天,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春天。 D.作者回忆一生时说:走过阳关道,也走过独木桥;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可见老人以平常心看待人生,客观真实的总结了自己的功过得失。
|
E.作者对“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以及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的深情回忆印证了他“感恩图报的做人准则”。
(2)请结合原文概括季羡林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6分)
(3)请分析“聊以自慰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
看到了坟,也看到野百合和野蔷薇”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6分)
(4)季羡林认为陈寅恪影响他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梁漱溟影响他的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阅读本文后,你对两位大师带给季老的影响有怎样的认识,结合你对这两位大师的了解和本文的理解,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4、阅读题 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小题1: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
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
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
小题3:结合文本,请概括脑部细胞是如何运作“时间记忆”的。(25字以内)(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一枚硬币
(1)我是高中快毕业的时候遇上他的。
(2)那天傍晚,我放学回家,走到一座大楼前,忽然看见一个人撅腚哈腰趴在一辆高级轿车旁,像在找什么。我顺便问了一句:“叔叔,你在找什么?我可以帮你吗?”他直起腰看了看我,说:“我刚才下车,掏兜里的手绢,不想把一枚5角硬币带了出来,不知滚到哪里去了,请你帮我找找。”
(3)我见这人胖胖的,西装革履,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心里不免感到好笑,看样子他不是个大官就是位大款,为区区的5角钱怎么会这么动心?我把头伸到车底下,很快就找到了那枚5?角硬币,他很高兴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杨格。”“好,你帮助了我,我应该酬谢你!”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给我。
(4)这下可把我弄得发愣了,这人是咋的啦?为了找到5?角钱,竟拿出100?元酬谢,是不是哪根神经错了位?
(5)他见我愣住了,急忙说:“你不要感到奇怪,钱掉到地上,无论多少都应该找回来;而你帮助了我,不管价值大小,都是情义,所以我应该对你酬谢的。”
(6)我笑道:“叔叔,您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但我从小就受父母、老师的教育,帮助人是不能要酬谢的。”
(7)他听了,点了点头,说:“那好,我给你一张名片,以后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可以直接找我,也让我助人为乐一次!”说罢,匆匆走进大楼里去了。
(8)我接过名片一看,上面印着一行金字:永盛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何强。我听说过,永盛集团是个外资企业,不仅经营房地产,还开了4?家工厂,何强是新加坡籍华人,是我们这座城市里的第一富豪。但我对这位大富豪如此的举动却无法理解。
(9)这年高考,我差6分落榜了。下岗的爸爸对我说,考不上也好,真考上了咱家也难供你。你想法找点活儿干吧,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行了。但我找了十几天,也没找到适合我干的工作。我忽然想起了何强,就拿着他给我的名片去碰碰运气,想不到他对我说:“我的企业里适合你干的工作有的是,但我不想让你来干,你应该复习一年,明年再考。”我说:“我很想继续上学,可我的家庭条件不允许。”他说:“我可以给你提供个机会,你除了复习功课,每天到我集团办公楼里来干两个小时的活儿,主要是打扫这12层楼梯,我每月付给你200?元生活费。要是明年考上大学,每月生活费增加到400?元,其他学杂费我也全包,但每年的寒暑假你都要到这里来打扫楼梯,除非有病,否则一天都不能缺勤。你觉得行,咱们马上就可以签个合同。”我当然同意。何强立即让秘书打印了一份合同,我们两人都在上面签了字。我激动地说:“叔叔,谢谢您这么帮助我!”他笑道:“如果说这是帮助的话,那么我也享受了一次助人为乐了,我们彼此彼此了。”
(10)就这样,我复习了一年,第二年考上了省建筑学院。今年毕业时,同学们都为找工作犯愁,我心里却很有底儿。我是由何叔叔资助念完大学的,他肯定会在他的企业里给我安排一个工作。但事实却在我意料之外,何强拒绝了我,他说:“你大学毕业,咱们的合同就结束了,以后的事完全由你自己安排,我的企业里现在不缺员工。”我说:“何叔叔,你这么大个集团,难道安排不下我一个人?我想用工作成绩报答您……”他说:“为什么要报答我?你不是说助人为乐是不要报答的吗?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我们只是互相帮助了一次而已。”
(11)我最终没有在他的集团里求到一份工作,决定到南方去闯闯。临走那天,何叔叔这位大富豪竟然到车站去送我,临上火车时,他从兜里掏出一枚5?角硬币送给我说:“渴了可以买碗水喝。当年一位叔叔也是这样送我上路的……”
(12)我忽然觉得这位富豪叔叔像一部深奥的书,也许自己现在没读懂他,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细细研读……
1.末尾段中有“这位富豪叔叔像一部深奥的书”一句,纵观全文,请概括“深奥”一词传达出的“我”对何强的哪些举动感到困惑不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小说共有12个自然段,研读第9自然段,并据此说说何强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小说有关5角硬币的细节描写有两处,请找出来,并借此去想一想,该小说的主旨应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是写作的桥梁。请从《一枚硬币》中提炼出自己的一些阅读感受。(写两个方面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