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参考答案:(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本题解析:
(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的理解,抒情方式只有两种: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哀景衬乐、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诗歌前六句主要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典型的直抒胸臆。判断是否直接抒情只要看诗句中有没有表示感情的词语。如尾联下句有一个“悲”字。尾联的意思是:国家万里山河,处处干戈,我在这样的清冷的夜里,独自一人默默垂泪,忧心如焚。然而,我的心却无人知道。显然,诗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报国无门,空余悲情,只能叹息的愤慨和无奈。
(2)首联: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月华初上,已生倦意;颔联: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已是深夜,使人更生睡意,倦意渐重;颈联: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尾联:诗人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是希望在哪里呢?题为“倦夜”,却不提一个“倦”字,处处藏“倦”,而使人终未成眠,其忧国忧民,心事重重的形象跃然纸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望江亭》,与王实甫、郑光祖、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王实甫的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等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影响很大。
C.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D.孔尚任,曲阜人,清末戏曲家、诗人。有文名,精乐律,擅词曲。凭《桃花扇》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7分)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小题1:《咏》、《重》两诗都以菊为描写对象,分别表现菊花?、?的形象特点。(2分)
小题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耐寒、美丽(“寂寞”也可)
小题2:两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咏菊》将新霜初降时芭蕉与败荷无法耐寒、或折或斜的形象与菊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的形象作对比,借此赞赏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重阳后菊花》一诗将世人只赏重阳一日花的热闹和重阳后菊花美丽依旧却“寂寞东篱”、无人再赏的冷清作对比,借看菊一事批评世人的庸俗、缺少高雅的情趣。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首写别的花都败了,耐寒的只有菊花,所以表现菊花的耐寒。第二首写没有别的花,只有菊花寂寞地开着 。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然后才能够通过内容得出菊花的形象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新。《重阳后菊花》一诗将世人只赏重阳一日花的热闹和重阳后菊花美丽依旧却“寂寞东篱”、无人再赏的冷清作对比,借看菊一事批评世人的庸俗、缺少高雅的情趣。都用了对比的手法。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尘网”“樊笼”的比喻义相同,都指为官之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憎恨。
B、“羁鸟”“池鱼”的比喻义相同,指为污浊官场所束缚的自我,表达了作者对烦扰的世俗深深的厌恶之情。
C、“尘网”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表现诗人对为官生涯的厌恶;“樊笼”与“自然”相对,指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的否定。
D、“羁鸟”“池鱼”与诗中的“樊笼”形成完整的意象,指受尘世、官场所束缚的失却本性的自我。表达了诗人对返归自然、淳朴、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和辞官归隐的志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上阕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前三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 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能从其他角度如反语、比喻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