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改”,即变化;紧扣了题目“山行”(或: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迷”是沉迷,沉醉。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
(2)运用设问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哪些方面?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梅。开花的时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2、对比。词人通过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谢之梅的对比,写梅花环境虽不同,花开则无异,表现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小题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两个意象分析它蕴含的深意。(4分)
小题2: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离宫、夕晖、孤云。草,以乐景写哀景。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离宫,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夕晖,大势已去的宋王朝。孤云,指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小题2:用典 。“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
“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吧!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反复品读首联诗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把描写景物的关键词找出来即可。如草、离宫、夕晖、孤云。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深意,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的象征意义描述出来。夕晖,象征着大势已去的宋王朝,孤云,象征着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描写、比喻、衬托、用典等,在分析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着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由颈联的关键词“旧家燕子”可以联想到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所以这是化用来的,属于用典的表现手法,要把如今的燕子无处可飞的遭遇来衬托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由尾联的“化作杜鹃带血归”可以联想到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在这里要答出用典的目的,即暗喻北行以死殉国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诗的内容上看,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什么手法?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说说“江南好风景”与“落花时节”的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诗的首二句,追忆自己与李龟年昔日出入达官贵人之家的情景,间接表现当时太平之世的承平气象。后二句写重逢的时间、地点。结合后二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着天上人间之隔的无限感慨,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
“落花时节”暗写满眼凋零的景象,含有“世乱时艰”之意。“江南好风景”是离乱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表面上说相逢在风景秀丽的江南,但时在“落花时节”,故含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慨叹之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大意对即可)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