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3:23: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改”,即变化;紧扣了题目“山行”(或: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迷”是沉迷,沉醉。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
(2)运用设问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哪些方面?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梅。开花的时间、花香、生长的环境
2、对比。词人通过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谢之梅的对比,写梅花环境虽不同,花开则无异,表现词人坚持操守,决不因际遇而改变操守的情怀。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小题1: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两个意象分析它蕴含的深意。(4分)
小题2: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离宫、夕晖、孤云。草,以乐景写哀景。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离宫,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夕晖,大势已去的宋王朝。孤云,指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小题2:用典 。“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
“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吧!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反复品读首联诗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把描写景物的关键词找出来即可。如草、离宫、夕晖、孤云。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深意,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以及整首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的象征意义描述出来。夕晖,象征着大势已去的宋王朝,孤云,象征着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描写、比喻、衬托、用典等,在分析诗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着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由颈联的关键词“旧家燕子”可以联想到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所以这是化用来的,属于用典的表现手法,要把如今的燕子无处可飞的遭遇来衬托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由尾联的“化作杜鹃带血归”可以联想到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在这里要答出用典的目的,即暗喻北行以死殉国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诗的内容上看,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什么手法?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说说“江南好风景”与“落花时节”的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诗的首二句,追忆自己与李龟年昔日出入达官贵人之家的情景,间接表现当时太平之世的承平气象。后二句写重逢的时间、地点。结合后二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着天上人间之隔的无限感慨,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
“落花时节”暗写满眼凋零的景象,含有“世乱时艰”之意。“江南好风景”是离乱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表面上说相逢在风景秀丽的江南,但时在“落花时节”,故含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慨叹之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大意对即可)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