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五)
2017-08-25 23:25: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脩絜:xiū jié,高尚纯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矫制之罪矫制:假托皇帝的命令
B.臣谨以便宜便宜:有利的时机
C.弘大体,不拘文法文法:法令条文
D.汲黯之戆也戆:刚直,愚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变色而罢朝②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B.①列于九卿②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C.①士亦以此不附焉②以庄见惮
D.①甚矣,汲黯之戆也②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汲黯忠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②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③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④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⑥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帝时,汲黯靠父亲的关系而当上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在任东海郡太守时,用一年多的时间便把东海治理得很好,作者认为他是称职的。
C.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三人都是当时敢于直谏的官员,汲黯与他们十分友好。
D.汲黯前来启奏政事,皇上因没戴帽子便躲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
小题5:(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3分)
译文:?
(2)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3分)
译文:?
(3)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4分)
译文:?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9分。
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待也。”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
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
(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间,贼虏消散期待
B.会中郎将度尚救兵至率领
C.乃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暗中
D.尚书刘纳以正直宦官触犯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一组是(3分)
①球少涉儒学,善律令?②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
③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④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⑥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桂阳一带曾经寇贼横行,陈球就任零陵太守后,尽职尽责,致力于消除贼患,最终通过放水淹贼的方法,消灭了李研等贼寇。
B.州兵朱盖与胡兰一同反叛,合力进攻零陵,零陵地势低洼,城防简陋,难以防守,城中兵弱,无法独立击退人数众多的叛军。
C.光和年间,宫中宦官在朝廷的势力极为强大,陈球联合司徒刘郃、尚书刘纳、卫尉阳球,欲合谋诛灭曹节等宦官,拯救朝政。
D.陈球希望自己小妾的父亲程璜能够参与诛灭宦官的秘密行动,但程璜胆小,把陈球的计划出卖给了曹节,以致陈球等均被害。
小题4:翻译。(10分)
①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5分)
②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5分)



3、阅读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脩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脩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 :“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 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④采綖:通“彩线”。
1.下面各句对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尉李脩府——辟:征召
B.子之言,几败国事——微:如果没有
C.窃忧然有非常之变——卒:突然
D.诩为飨会,悉其罪——贳:惩治
2.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 ]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放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反贼害怕,认为有神灵相助。
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的行为,问心无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所者异也。
B.见一丈人,小船
C.吾不也。
D.郑而之许。
2.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3.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荆,至江上。/苛政猛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如吴/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有?
D.知不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为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8分,每小题2分)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于城父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乎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痛苦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用于楚,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亡赵走燕
C.赐,志不远矣某所,母立于兹
D.人不我信也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5分)
?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5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