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4 04:34: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请在横线上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歌楼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舟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僧庐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欢乐 失意 无奈(意思对即可)
2.C
3.参考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
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 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小题1:“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
小题2:有人评说“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一句在表达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时,深切而又含蓄,也有人说此句抒情简洁直白,你同意哪种说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放眼远望,能见的只是飘忽不定的时而千里、万里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应该也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吧。(2分)作者用“白云”“明月”等意象抒发了对友人的绵长悠远的思念之情。(3分)
小题2:作者由鸟儿忽远忽近的飞翔联想到自己在宦海中忽东忽西的漂泊;“鸟向平芜远近”中“向”字写出了鸟儿在广阔的平芜上自由飞翔、自由掌握远近方向,“人随流水东西”中,“随”字写出自己宦游,乘风破浪由己,只能听凭命运、权贵的摆布。人鸟相比,反不如鸟。作者运用相反相成的手法,深切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这是有感于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而云然。“白云”为漂泊的化身,但又不囿于这一理解。以其为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则似更合。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盖谓秦徐诸君眷念之情如白云明月,伴我千里万里、溪前溪后。注家或以“前溪后溪”为苕溪之东苕溪西苕溪,或以为另有其地,或是,但尽可不必拘泥。既与“千里万里”对举,极言行远,则“前溪后溪”,似不可捉置一处。以为“溪前溪后”,状船行之久、友眷之深可也。“千里万里”犹“近远”,“前溪后溪”犹“东西”。措辞方式,如出一辙。和“近远”“东西”一样,我们初读“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也隐约觉得这里面有某种为前代所无的新的元素。比较明显的是“白云”和“千里万里”、“明月”和“前溪后溪”之间都没有动词连接,而在上文引以为证的几首“白云”诗中都用了动词,白云或“望”,或“随”,或“送”,这些动词都适合本诗语境,但它没有用,反而意蕴更深,境界更阔。
小题2:这两句的意思是: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将人与鸟相比,并没有直抒自己的孤独、漂泊之感,所以应为深切而含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安军① (宋)文天祥
梅花②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小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5分)
?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1分)无颜见家乡父老,(2分)不如战死沙场(2分)。
小题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2分)(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在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对于诗人我们从已学的课本知识中了解到他曾多次领兵与元统治者作战,兵败被俘,他舍生取义,誓死不降元朝统治者,最后被杀害。另外结合本诗的注解,了解到他是被俘押解北上路过自己的家乡,所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小题2:此题是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这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常见手法,如对偶,对比,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并结合诗句分析“千古”与“一时”对比,“在”与“非”对比,可概括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叶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简要概括这首词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超过8个字)
②和苏轼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还有:
?????????????


参考答案:
①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或笑对人生傲然独立(意思对即可)
②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


本题解析:这首词采用对比手法,既将词人与同行人对比,又将下雨时与雨后词人的心情对比,从而表现词人达观、豪迈的一向词风和秉性。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①,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②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②新丰孤馆:新丰是汉高祖思念故乡丰邑而建的,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宿新丰的旅舍,备受店主人冷落。
(1)请分析这首曲前三句的艺术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亲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词人选用了“梧桐”、“芭蕉”、“夜雨”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离愁、客思、寂寥悲伤的意象,来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情景交融,言短意长,生动地渲染了离愁别绪。
   ②前三句由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三句鼎足对),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妥帖自然,而齐整中又见变化,读来起抑扬顿挫。
   ③词人善用数字,如反复连用几个“一”字,描写游子思家,长夜难眠,辗转枕上,数着桐叶声声,蕉雨滴淅,将词人愁肠百结、忐忑难安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答对两点即可)
(2)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添伤情,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文已尽而意有余,荡气回肠,引人遐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