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涛,然后回答问题。
游洞庭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小题1:简要分析首句中所写洞庭湖水的特点及作用。(2分)
小题2:简析第三句中“赊”字的妙处。(4分)
小题3:有人说该诗尾句“将船买酒白云边”是“似无理而实可玩味”,联系全诗,说说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能见“无烟”说明洞庭湖水光明、澄澈(1分)。湖光月色激起诗人下一句的羽化遗世之想(1分)。
小题2:把洞庭湖拟作慷慨好客而富有的主人(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自然人格化,人与自然对话,十分亲切(1分);诗人向洞庭赊月色,也见诗人把洞庭视为知己(1分)。
小题3:看似无理: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2分)实可玩味:“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1分);与第二句“耐可乘流直上天?”中的“直上天”的相呼应(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 “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
小题2:“赊”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
小题3: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内容、语言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二小题不难,但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估计考生很难看出本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与上文的照应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考生对最后两句可能理解不透。这道题有较高的区分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及文言文阅读,回答下面的题。
王昭君
其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莫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上面是白居易写的《王昭君》(二首),试与我们刚学过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作比较,说说二者的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了王昭君的不幸。
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居易的诗歌明快浅显,立意巧妙,诗歌以王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杜甫的诗歌则深沉得多,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借昭君来寓自己的不幸与怨愤。(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小题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小题1:(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1分)
小题1:(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题目点明是前两句,分析意象可见一个多病的人,在外面(客)经历风霜。结合注释可知他是被排挤出去的。而且标题点明诗人在雪夜饮酒,综合这些情况,写出诗人的此时在做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小题1: “谁”具有不确定性,不知明年会漂泊到哪。更不知何明才会回去,何时还能报效国家。从这些不确性中总结诗人思想情感即可。关键是漂泊困苦与壮志难酬的无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歌子?南歌子
李清照?吕本中
天上星河转,?驿路侵斜月,
人间帘幕垂。?溪桥度晓霜。
凉生枕簟泪痕滋,?短篱残菊一枝黄。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翠贴莲蓬小,?旅枕元无梦,
金销藕叶稀。?寒更每自长。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言江左好风光。
。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小题1:李清照和吕本中都是南渡之人。“凉生枕簟泪痕滋”和“短篱残菊一枝黄”这两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词的下阕都用了反衬的写法,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李词写夜深难寐,由天上写到人间,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枕簟”。“凉”?字一语双关,既说环境凄凉难耐,又说国破夫亡之凄苦悲怆。吕词写词人旅途所见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残”字既写霜打风剥的句话的凋败,又暗示见菊思亲,有家难归的痛苦悲伤。
小题1:①李词先回忆年轻时用荷花、荷叶图案装饰衣裳的舒心往事,用“旧时”“只有”状风物依旧,而国破夫亡之情大别于从前,以乐事衬悲情。②吕词先写辗转难寐,寒夜漫长难禁的凄凉,看到“江左好风光”反而激起此人的的中原的思归之情,而中原沦陷,徒言“归思”,悲不胜悲,以乐景衬悲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由于他们都是南渡之人,诗中不免流露出悲国伤家的忧伤,题中要求简要分析,所以要结合诗句中的景色描写或炼字来一一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指出手法,作用不外乎以景衬情,不同之处是李诗以乐事(旧事)衬悲情,吕诗以乐景衬悲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