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4 04:4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心得,体会
D.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观:观察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泉
B.亦不能
C.火尚足以
D.常在于险远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简介华山前洞与后洞概况,详述游历后洞的情景。
B.选文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未能穷究后洞奇险景象的感想和体会。
C.作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志”或“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D.“于是余有叹焉”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因事议理,过渡自然。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1)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 (2)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明你对孔子阐述的富贵与仁德关系的看法,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不仅如此,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必须坚守仁德,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者,仁也,人一旦失去了仁德,也就不成为人了。孔子的这种观点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域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意,辄排去之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专城。拥:围裹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⑴巡按御史器重他,资助他进入京城,于是得以承袭官职。(得分点“器”“资”“袭”)
⑵不久地位名望更高,子弟全部排列高位,家仆差役没有不荣耀显达的。(得分点“隆”“列”“荣显”)
⑶当地的百姓依恋其家,就用大军驱赶逼迫他们,死的人到处都是。(得分点“恋”“以“狼籍”)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拥”应为“拥有”。
小题1:考查理解人物特点,筛选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②说朝内外重臣都受李成梁重贿,愿意为他说好话,不是他去位的原因;③是说李成梁对朝士权臣施恩优厚,威名显耀当世,不属于他去职原因。
小题1:考点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愿意听他指挥”错。
小题1: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注意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和词类活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为卫尉征:征召
B.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领:兼任
C.於河中,顾不快耶蹙:困
D.为前都亭侯因:于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3分)(?)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⑤陇上郡县皆应之?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
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5分)
(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
(2)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


本题解析:
小题1:因,沿袭。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古代文化的常识,如本题的“征”“领”即为文化常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把“于是”代入原文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于是作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句子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可见“于是”解释的不对。结合《过秦论》中的“因遗策”中“因”的解释“沿袭”句子翻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通顺,还可结合成语“因循守旧”进行解释。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②是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人物不对,④表现的是马超有谋,⑤表现的马超“甚得羌、胡心”,性格不对。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是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从前文的“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可以看出。省略的人称补充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移书——写书,为陈——陈说,祸福——厉害关系。(2)负——依仗,阴——暗中,前——上前捉(名词动用),左右——身边(古今异义)盻——注视。
【参考译文】
马超表字孟起,是右扶风郡茂陵人。父亲马腾在灵帝末年时期与边章、韩遂等人一起在西部雍凉地区起事。初平三年,韩遂、马腾率军到长安。汉朝皇帝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郿县。后来马腾攻击长安,失败退走,只好退回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于是马腾派遣马超跟随钟繇在平阳讨伐郭援和高干,战斗中被箭射中,马超立即用布带裹好受伤的小腿又继续战斗,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后来马腾与韩遂关系恶化,请求前往京城。于是马腾被任命为卫尉,马超任命偏将军,封都亭侯,带领马腾的部下。
马超既然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于是与韩遂合作,以及杨秋、李堪、成宜等一起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与韩遂、马超只带少数人马会面,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曹操军在蒲阪津要西渡黄河时,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在渭水北面去阻止曹军过河,过不了二十天,黄河东面的粮草就会耗尽,他们就只能败走了”,但是韩遂却说:“我们就让他们过河时,困在河中,还怕他们败得不更快吗!”马超的计策最终没能被实施。曹操听到马超的策略后,说:“马超若不死的话,我连死后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了!”曹操用了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联军终于大败。马超败走至诸方羌胡之地,曹操追到了安定,恰好北方有事,只好带领大军向东回师。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智勇,非常羌胡蛮族的爱戴。如果大军回朝,不严加防备马超,那么陇上的所有郡县将不再受国家管辖。”马超果然带领羌胡之兵攻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全部响应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霸占翼城,收编韦康军队。马超自称是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之职,督管凉州地区的军事。韦康的老部下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打算合作谋划攻打马超。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兵攻击他们,不能攻破卤城;梁宽、赵衢关闭翼城门,马超回不去翼城。进退不得,只好前往汉中依附张鲁。张鲁不能共事,只敢固守土地,又听闻刘备攻在成都包围刘璋,就发秘密书信投靠刘备。
刘备派遣手下迎接马超,马超带兵直接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刘备进位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和假节的称号(地方军政官的称号,能杀犯军令者)。章武元年刘备称帝,马超升迁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进封犛乡侯,受爵位的策书上说:“朕以无奈之下,继任了大统,从而能够延续汉室宗庙。曹操父子,有累世的罪过,朕很悲伤,忧虑得像得病了一样。天下都很气愤而怨恨,无不想归本反本,氐羌人的全部顺服,周边少数民族都敬仰正义,由于马超你在北方很有号召力,威武都得到了展现,所以就委任你。让你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进而将朝庭的恩威并施,远近感化,严肃谨慎地执行赏罚,以此来让他们感到汉朝统治下的幸福。”第二年马超死了,年仅四十七岁。死前上书皇帝说:“臣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的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自当继承马家血脉,现在托付给陛下,便无其他的要求了。”追谥马超为威侯,马超的儿子马承继承爵位。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日:“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日:“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日:“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智能亦自可韬/语妻日…… ?
B.非徒武力雄一时也/越关过,船皆设炮械 ?
C.令捕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尽/吾病死,汝亦饿死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