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A.因击沛公于坐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12分)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捕,案致其罪案:核实
B.恐久获罪,乃自免去恐:惊恐
C.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非:责怪
D.相心善其言善:认为是好的,对的。
小题2: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
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
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⑤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小题3: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B.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C.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杀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D.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3、单选题 为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 .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倘见之欤倘: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驰
小题2:下列每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请选出下面四组中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官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本文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5、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小题1:在孔子及其弟子心目中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小题2:从“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评价学生的原则是什么?(3分)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