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A.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B.①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①请治行者何也 D.①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6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秋冬则劝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政缓禁止
B.庄王以为币轻
C.如此几何顷乎
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小题4: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5: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与课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A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
B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C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言不及意,好行小惠,难矣哉!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待非常之人不同寻常求诸物议非议
B.有盗夜入其室强盗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横渡
C.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遭逢陛下慢而侮人懈怠
D.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诚实韩信孰视之通“熟”仔细地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8分)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小题1:
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么启发?(8分)
答:?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