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3分)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①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②我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慷慨”,古今意思不同,文中的意思是“意气风发,激昂振作”。
小题2:①表现种皓不追求名利,不结交俗人;③表现种皓受人喜爱;⑥表现边境安然无事。排除这三项即可。
小题3:B项概括不当,“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小题4: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对文言句式和重要文言实词的理解。“何以知非奸邪”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同时是反问句。“信”,凭证;“纠发”,揭发检举;“饰匿”,掩饰,隐瞒。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天子甚尊任之。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商言有固疾,后有耿定事,更诡道因李贵人家内女,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而商子弟亲属,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
商死后,连年日蚀地震,直臣京兆尹王章上封事召见,讼商忠直无罪,言凤颛权蔽主。凤竟以法诛章。?(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僭:超越本分
B.义足以厚风俗厚:加厚
C.自恨失言恨:悔恨
D.奏果寝不下寝:搁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郡有灾害十四②其赦商罪
B.①商不尽忠纳善以辅至德②凤竟以法诛章
C.①故应是而日蚀②而商子弟亲属,皆出补吏
D.①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②未忍致于理
小题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凤以晓商曰
B.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C.商免相三日
D.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王商得罪了以王凤为首的许多官员,当太中大夫张匡以日食发生因由阴险攻击王商时,汉成帝便听其谗言罢免王商官职。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D.王商死后,忠臣王章对皇上论说王商正直无罪,认为王凤独揽大权,对皇上隐瞒事情真相。之后,王章被王凤杀害。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3分)
②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答案: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4分,每错三处扣1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答案:皇上于是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并多次称赞他的主张。(“美”、“数”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3分)】【答案:王凤更因此怨恨王商,私下里搜求王商的短处。(“重”、“阴”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王商年轻时担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成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把财产都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守孝期间悲伤哀戚。于是大臣向朝廷推荐说王商的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应该提拔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因此被提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驾崩后,成帝继位,也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的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王商论议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这事后,也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缘无故地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就要来了,百姓奔走,相互踩踏,老弱者哭天喊地,长安城中非常混乱。皇帝亲自驾驾临前殿,召集公卿们商议此事。大将军王凤提议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乘船,让官吏百姓们爬上长安城的城墙来躲避洪水。大臣们都赞同王凤的主张。唯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会淹没城池。现在咱们政治清平,世代无战乱,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间突然出现?这肯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让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才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此事,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加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多次称赞他的主张。王凤却大为惭愧,自己悔恨说错了话。第二年,王商取代匡衡做了丞相,皇帝非常尊重和信任他。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肜做琅邪太守,他所治理的琅琊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上奏给了皇上。王商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告诉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肜素来都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竟然上奏要求罢免杨肜,奏章最终搁置,没有任何消息,王凤更加因此怨恨王商,私下里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上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上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家庭隐私,过也是小过,不值得因此就中伤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就把这事交给司隶处理。
恰好出现日食,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为人奸佞机巧,给皇上写信,希望能给朝中大臣讲讲造成日食的原因。张匡说:“我认为丞相王商作威作福,性情残忍狠毒,毫不仁慈,天下人都以他为祸患和痛苦。王商不效忠皇上,采纳善言来辅佐陛下。太后从前因为听说王商有女儿,就想让王商的女儿进入后宫,王商回复太后说他女儿有慢性病,后来发生了耿定上书那件事,于是王商改变主意走起李贵人家内女的门径,想把女儿送入宫中,走奸邪之道来扰乱朝政,以不实之词欺骗人,违背了大臣应有的节操,所以应验这点而发生了日食,应当追究拷问。王商任职五年,吏治衰败而恶行显露在百姓的面前,很是损害皇上的大德,有九鼎断足的凶兆。我认为尤其应该惩处不忠之臣。”
皇上向来敬重王商,知道张匡说话多半阴险,下命令说“不应查处”。王凤又坚持争辩,于是皇上只有诏令御史:“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关系,寡人不忍心把他交给法官处理。现在赦免王商的罪过。传令官去没收他的丞相官印、绶带。”王商被免除宰相后三天,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谥号“戾侯”。王商的子弟亲戚,都除去官名,发落为补官吏,不得留在接近皇帝的部门供职。
王商死后,连年的发生日蚀、地震。忠直的臣子京兆尹王章上书言祭天之事受到召见,王章对皇帝论说王商忠直无罪,王凤专政跋扈,欺骗皇上。王凤后来按照法律立出罪名把王章杀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秦纮(hóng),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鹏(pì)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
天顺初,以御史练纲荐,迁雄县知县。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统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民五千诣阙讼,乃调知府谷。宪宗即位,迁葭州知州,调秦州。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纮,服阕还故任。寻擢巩昌知府,改西安,迁陕西右参政。岷州番乱,提兵三千破之,进俸一级。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骇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爵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统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于是夺奇涧等三人爵,王亦削禄三之一,而改纮抚河南。寻复调宣府。
小王子①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统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未几,召还理院事,迁户部右侍郎。
弘治二年三月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恩城知州岑钦攻逐田州知府岑溥,与泗城知州岑应分据其地。纮入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留官军戍之,乱遂定。
统之初莅镇也,劾新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②,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小王子,指当时鞑靼族小王子 ②鞫,音jú,审问犯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官尚亨籍纮家?籍:登记
B.宜从都御史勾稽?稽:考证
C.交通土官为奸利?交通:沟通,交流
D.法司当景死?当:判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紘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①紘人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紘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暴?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六句话,全都表现秦纮刚正果敢的一组是(?)
①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统,服阕还故任。 ②内官尚亨纮生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③岷州番乱,提兵三千破之。 ④纮入田州逐走钦,还溥于府。⑤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 ⑥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纮上书朝廷,诤诤直言,弹劾太监宫廷官员随意收罗江南珍贵特产。受到宫廷权贵的忌恨,被贬为湖广驿丞。
B.太监杜坚奉旨捕天鹅,在雄县恣意骚扰,残暴横行,不惧杜坚官高势大,把他捉住打了一顿,皇帝下沼将秦纮治罪。雄县百姓愤报不平,皇帝最后调秦绂为府谷知县。
C.秦纮上奏镇国将军奇涧的罪恶,奇涧的父亲庆成王钟镒在皇帝面前为其儿子辩护。皇帝为照顾庆成王的面子,竟把秦纮逮捕入狱,并派人查抄他的家产。
D.两广总兵安远侯柳景和周太后有姻亲关系,蛮横不法,贪财残暴,秦绂将其囚禁,问成死罪。但皇帝为了照顾太后的面子,仅仅削去了柳景的爵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绒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
译文:
(2)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译文:?
(3)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
译文:?
参考答案:
9、C
10、D
11、D
12、B
13、(1)杜坚奉旨捕天鹅,在雄县残暴横行,秦纮捉拿并杖责了他的随从,(秦纮)也因为这件事被皇帝颁诏下狱治罪。(2)假如全国的镇守官员都能够任意利用(超出)军队职责,受理酉姓诉讼,这是不合乎礼制(或:法制)的,请求严加禁绝。 (3)皇帝下诏宽恕柳景死罪,削去他的官爵,让他在家闲居,秦纮也因此被罢官回家。
本题解析:
9、C ( 交通:暗中勾结)
10、D (A项,①连词,表递进;②副词,将要。B项,①代词,他们;②句末语气词。C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D项,①②都为语气词,在句中表停顿)
11、D (①得民心。②表清廉。⑥说的是柳景)
12、B (秦纮把杜坚的随从捉住打了一顿)
13、(1)杜坚奉旨捕天鹅,在雄县残暴横行,秦纮捉拿并杖责了他的随从,(秦纮)也因为这件事被皇帝颁诏下狱治罪。(2)假如全国的镇守官员都能够任意利用(超出)军队职责,受理酉姓诉讼,这是不合乎礼制(或:法制)的,请求严加禁绝。 (3)皇帝下诏宽恕柳景死罪,削去他的官爵,让他在家闲居,秦纮也因此被罢官回家。
参考译文:
秦纮,字世缨,单县人。景泰二年中进士,授为南京御史。他弹劾惩治太监傅锁儿的罪行,进谏言阻止宫廷官员到江南收罗翠毛、鱼鹏等珍贵特产。因此宫廷权贵忌恨他,流言蜚语四处传播。适逢朝廷考核审察官员,(秦纮)因为这个罪名被贬为湖广驿丞。
天顺初年,因为御史练纲的举荐,(秦纮)被提拔为雄县知县。杜坚奉旨捕天鹅,在雄县残暴横行,秦纮捉拿并杖责了他的随从,(秦纮)也因为这件事被皇帝颁诏下狱治罪。雄县百姓五千人到京城状告杜坚,于是调任秦纮为府谷知县。宪宗即皇帝位后,秦纮升任葭州知州,后调任秦州知州。因母丧离职,州里百姓请求朝廷能让秦纮再来此地做官,服丧期满后回来仍任旧职。不久,(秦纮)被提升为巩昌知府,改任西安,又调任陕西右参政。岷州的番民发生叛乱,秦纮率三千精兵平定了他们,被提了一级俸禄。
成化十三年,(秦纮)被提升做了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他上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的罪恶,奇涧的父亲庆成王钟镒在皇帝面前替儿子辩护,并且编造罪名诬陷秦纮。黄帝不愿驳庆成王的面子,把秦纮逮捕入狱,交法司治罪。钟镒诬告的事都毫无根据,太监尚亨奉旨查抄秦纮家,拿抄到的几件破旧衣服向朝廷奏报。皇帝感慨地说:“秦纮家里竞贫穷到这个样子呀!”赐钞万贯表彰他。于是削去奇涧等三人的爵位,庆成王也被削去三分之一的俸禄,而改任秦纮巡抚河南。不久又调任宣化卫巡抚。
鞑靼族小王子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大同,长驱直入顺圣川,占领宣化全境。秦纮和总兵周玉等协同作战,小王子逃走,不久又进犯兴宁口,秦纮接连打退了小王子的进攻,夺回被抢去的财物,收复失地,皇帝发文告慰劳他们。不久,召回理院事,升任户部右侍朗。
弘治二年三月升任右都御史,监督两广的军事事务。秦纮上奏章说:“镇守两广的太监、武将,大都纵容部下扰乱商家,中饱私囊。擅自处理公事,杀害无辜百姓,与当地官员相勾结,谋取私利。假如全国的镇守官员都能够任意利用(超出)军队职责,受理百姓诉讼,这是不合乎礼制的,请求严加禁绝。总镇守府原先有赏功所得,每年积下的金钱数万,经费支出缺少审批,应该由都御史查考审计。广州、潮州、南州、韶州多有盗贼,应该设立社学,采取保甲制,来杜绝产生盗贼的源头。”皇帝全部听从了他的奏请。恩城知州岑钦攻打并驱逐了田州知府岑溥,和泗城知州岑应瓜分占据了岑溥的地盘。秦纮到田州赶跑岑钦,使岑溥回到府中,并留下官军戍守田州,争乱于是平定下来。
秦纮开始到任的时候,(上奏)弹劾总兵安远侯柳景贪财残暴,将他逮捕囚禁。柳景也反诬告秦纮,(结果)审理柳荣所告全无证据,法司判处柳景死罪。柳景和周太后家是姻亲关系,有这样深厚的后台,柳景不断罗织罪名,诬陷秦纮。皇帝下诏一并逮捕秦纮,并亲自当廷审问,最终也没有发现秦纮有罪。皇帝下诏宽恕柳景死罪,削去他的官爵,让他在家中闲居,秦纮也因此被罢官回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小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上左右饮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参加乘车
C.独至今乎难道
D.可相少主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6分)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4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文帝将要(1分)驾崩(1分)时(或临终前),嘱咐(1分)景帝说:“卫绾是个(1分)忠厚老实的人(1分),你要好好对待(1分)他。”
(2)景帝(或皇上)认为他清白高洁(1分),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1分),于是就任命他担任河间王太傅(1分)。(整体通顺1分)
(3)况且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2分),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1分),(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战车御者居左,尊者居中,右边有一人陪坐或侍卫,谓之参乘,亦谓“车右”。)
小题1:A(“醇谨”即纯朴老实,谦虚谨慎,①说他担任文帝侍卫官期间,不参加太子的宴请,是谨慎;③说文帝赐他六把剑,但他从来没有佩带过,也没有将它们送人,足见其纯朴;④说部下每犯错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将它推给其他的将领,是纯朴;⑥说他担任丞相时,每次朝会只说分内的事,可谓即纯朴又谨慎:所以四项均能表现卫绾这一性格,但这类题型,只要求所选的全对,不要求对的全选,须提醒学生注意。其他两项,②说他虚言应对景帝,⑤说他立下军功,均与醇谨无关。)
小题1:C(两处错误,一是景帝让他陪乘,主要是借机询问当年卫绾拒绝自己宴请一事,顺带拉拢一下关系,无关乎卫绾立功;二是赐六把剑的是文帝而非景帝。)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县人。卫绾因为在车上玩杂技而选为郎(皇帝的侍卫),侍奉汉文帝。按功劳逐步升迁为中郎将,为人纯朴谨慎,非常忠诚。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召集文帝的侍卫们一起喝酒,卫绾谎称有病,没有去。文帝临终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人,你要好好地对待他。”等到文帝驾崩之后,景帝即位,一年多时间都没有责备卫绾,卫绾也一天比一天更加勤谨努力。
有一天,景帝游上林苑(汉朝皇帝的私家园林之一),下诏要中郎将(卫绾)陪乘侍卫,回来后问卫绾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给我陪乘(当侍卫)吗?”卫绾说:“我从一个普通侍卫侥幸因功逐步升任为中郎将,其他的原因我就不知道了。”景帝问他说:“我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召你喝酒,你不愿意来,是什么原因呢?”卫绾回答说:“我该死。不过那时确实是生了病。”景帝要赐一把剑给他。卫绾说:“先帝(文帝)曾赐给我六把剑,您再赐给我剑,我就不敢再领旨接受了。”景帝说:“剑这东西,送给别人也挺容易的,难道你还保留到现在吗?”卫绾说:“先帝赐我的剑,我可都还留着呢。”景帝就让他回家去拿,拿过来一看,剑都还好好地装在盒子里,一次都没佩带过。卫绾担任中郎将,如果属下有点过错,他就经常承担领导责任,从来不推给其他将领;但如果属下立了功劳,就经常让给其他将领。景帝于是就认为他是一个清白高洁的人,忠厚老实,没有别的心思,于是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吴楚二王叛乱的时候,诏令卫绾作为将领,统率河间王的部队攻击吴楚叛军,立下了战功,被授为中尉官职。三年后,卫绾凭借军功,在景帝前六年被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景帝七年),景帝要废除栗太子,诛杀栗太子的部属。景帝认为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狠不下心来,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派郅都去逮捕栗太子。事情结束以后,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再将卫绾召回朝廷,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很多年,升迁卫绾为御史大夫。五年后,代理桃侯刘舍担任丞相,每当上朝时,只说本职分内的事。只是从一开始当官,到后来当了丞相,一直都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可是天子认为这是敦厚的表现,可以辅佐年轻的国君,对他既尊敬又恩宠,赏赐给他很多东西。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卫绾部分,有删节。译文为保留流畅生动性,部分句子采用了意译。)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B、既东封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C、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D、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连词。来
C、将焉取之 之:代词。土地。
D、唯君图之 之:代词。这件事。
3、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参考答案:1、C
2、A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