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4 05:47: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盖。球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名。初举孝廉,补尚书侍郎,闲达故事,其章奏处议,常为台阁所崇信。出为高唐令,以严苛过理,郡守收举,会赦见原。 辟司徒刘宠府,举高第。九江山贼起,连月不解。三府上球有理奸才,拜九江太守。球到,设方略,凶贼殄破,收郡中奸吏尽杀之。迁平原相。时天下大旱,司空张颢条奏长吏苛酷贪污者,皆罢免之。球坐严苦,征诣廷尉,当免官。灵帝以球九江时有功,拜议郎。时中常侍王甫、曹节等奸虐弄权,扇动外内,球尝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 光和二年,迁为司隶校尉。王甫休沐里舍,球诣阙谢恩,奏收甫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封易等,及子弟为守令者,奸猾纵恣,罪合灭族。太尉段颎谄附佞幸,宜并诛戮。于是悉收甫、颎等送洛阳狱,及甫子永乐少府萌、沛相吉。球自临考甫等,五毒备极。萌谓球曰:“父子既当伏诛,少以楚毒假借老父。”球曰:“若罪恶无状,死不灭责,乃欲求假借邪?”萌乃骂曰:“尔前奉事吾父子如奴,奴敢反汝主乎!今日困吾,行自及也!”球使以土窒萌口,棰朴交至,父子悉死杖下。颎亦自杀。乃僵磔甫尸于夏城门,大署牓曰“贼臣王甫”。尽没入财产,妻、子皆徙比景。 时顺帝虞贵人葬,百官会丧还,曹节见磔甫尸道次,慨然抆泪曰:“我曹自可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语诸常侍,今且俱入,勿过里舍也。节直入省,白帝曰:“阳球故酷暴吏,前三府奏当免官,以九江微功,复见擢用。愆过之人,好为妄作,不宜使在司隶,以骋毒虐。”帝乃徙球为卫尉。时球出谒陵,节敕尚书令召拜,不得稽留尺一。 其冬,司徒刘郃与球议收案张让、曹节,节等知之,共诬白郃等。遂收球送洛阳狱,诛死,妻子徙边。(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七·酷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罪合灭族——合:应该 B.于是悉收甫、颎等送洛阳狱——收:逮捕、拘押 C.少以楚毒假借老父——假借:借助、帮助 D.行自及也——行: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马伸“勇于为义”的一组是(? ) ①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 ②收郡中奸吏尽杀之 ③自临考甫等,五毒备极 ④设方略,凶贼殄破 ⑤尝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 ⑥使以土窒萌口,棰朴交至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球家世代为大姓和官僚,他能击剑,善骑射,生性严厉,有个郡吏侮辱了他母亲,阳球纠集了几十个年轻人,杀了那个郡吏,灭了他全家,因此出了名。 B.阳球为人严苛,喜欢申不害、韩非的法家思想,作议郎时看到曹节、王甫奸虐弄权,便发愤铲除,后来果然作了司隶校尉,于是将王甫、段颎等人抓起来囚在洛阳大狱。 C.史书把阳球归为“酷吏”,但他极端仇视不法豪强,有极分明的是非观念,极强烈的爱憎情感,他为国锄奸,为民除害,这种酷吏,也着实可敬。 D.曹节看见道旁王甫被车裂的尸体,悲慨地擦拭眼泪,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于是阳球被贬,在曹节、刘郃等人的诬告下,阳球被逮捕送洛阳狱处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高唐令,以严苛过理,郡守收举,会赦见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球故酷暴吏,前三府奏当免官,以九江微功,复见擢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1)出京任高唐县令,因严酷苛刻超出情理,被郡守抓起来治罪,恰好遇赦免罪。 (2)阳球原是个残暴的官吏,以前三司奏劾他应当免官,因为有九江的小小功劳,又被提拔任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煌言,浙江鄞人也。崇祯十五年举人。崇祯自缢煤山,奉鲁王以海,从鲁王监国。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败,々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 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 问,故每社雪自甘,胆薪深厉,而卒以成事。仆于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令逾一紀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永历十四年,成功大举,煌言与俱,次崇明。煌言曰:“宜先定营于此,遮进退有所据。”不从。成功欲取镇江,虑江宁援至,煌言曰:“舟师先捣观音门,南京自不暇出援。”成功以属煌言,煌言所将人不及万,舟不满百,即率以西。闻成功拔镇江,煌言言当先抚定夹江郡县,以陆师趋南京,成功复不从。未几闻成功败,煌言走铜陵,与楚师遇。兵溃,焚 舟登陆,追骑至,从者尽散。煌言突囷出,变服夜行,有父老识之,匿于家数日,导使出 间道,走天台入海。使桂王告败,桂王敕慰问,加兵部尚书。 成功自江宁败还,取台湾谋建国。鲁王在金门,礼数日薄,煌言岁时供亿,又虑成功 疑,十年不敢入谒。及闻桂王败亡,上启鲁王,将奉以号召。无何成功薨,子经嗣。知不足与谋,益郁郁不乐。 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 更何望? ”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从者数人。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煌言。 临刑,二卒以竹舆舁至江口。煌言出,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一言曰:“绝好江山!” 索纸笔赋绝命辞三首,略一振臂,绑索俱断,立而受刃,死不仆,刑者唯跪拜而已。 论曰:当鼎革之际,亡国遗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而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胆薪深厉厉:厉害 B.遮进退有所据 庶:也许 C.提督张杰谋致煌言 致:抓获 D.当鼎革之际, 鼎革:改朝换代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奉王入金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成功以属煌言?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知不足与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 不可为而为?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是大明遗臣,明亡后,尊奉鲁王并担任监国,手握重权。战败后,严辞拒绝清 高官的招降。 B.永历十四年,郑成功举兵,张煌言响应,相约攻南京,但郑成功不听煌言的建议,导 致先胜后败。 C.张煌言兵败铜陵,最终逃至海上,派使者向桂王禀报,桂王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提升他 为兵部尚书。 D.张煌言临刑前毫无惧色,索要纸笔写绝命诗三首,然后立而受刑,死而不倒,刽子手 都被震撼了。
|
小题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6分)
(2)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我)袒露左臂,一声高呼,响应的将士就会像山一样耸立,成功了是托君王的福,不成功也保全了我的节操。
(2)只是因为忠诚的大义郁结,并深入内心,高山与深谷都能够改变,而至真至诚的心不可磨灭。
本题解析:
小题1:厉:磨砺,磨练
小题2:却,可是。A.于是/竟? B.把/因为? C.介词,和/一起? D.却,可是
小题3:并无相约攻打南京
小题4: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左袒:袒露左臂。甲盾:响应的将士。济:成功。赖:托全:保全了(2)徒:只是。陵谷:高山与深谷。更: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
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玩:潜心研究
D.自表求帝借书表:表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不入道,无以慰我乃入见,何以战
B.何尔鲁钝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故燕王欲结于君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孝经》上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
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终于成为了一个仁义的母亲。
C.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
D.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现在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小题5:文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上学到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小题1:D(表:上书)
小题2:C(A项,第一个,介词,用来;第二个,介词,凭借。B项,第一个,代词,如此,这样;第二个,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都是动词,去,到。 D项,第一个,介词,被;第二个,介词,与)
小题3:B
小题4:D(赐给一车书,是指另一次上书)
小题5:略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静,是安定朝郡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他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现在年纪二十多岁了,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
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儿。于是广泛地阅读了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自己号称玄宴先生。著有《礼乐》《圣真》等书。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研究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堂姑姑的儿子。当梁柳要去阳城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谧说:“梁柳未做官时探望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现在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那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陈述理由,言词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请求借书。皇帝送给了他一车书。皇甫谧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述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婺生传 清 陆次云 宝婺①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②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③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④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⑤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⑥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⑦然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 注:①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②我师:指清军。③健儿:指清兵。④勷:同“襄”,相助。⑤白镪:白银。⑥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⑦憬然:醒悟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觅耗于华亭——耗:音信、消息 B.困乏无聊——无聊:精神空虚 C.盍留我馆中——盍:何不 D.生难之——难:感到为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勃若事而徐访尔妻 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 B.①何用乎 ②问其人何若 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 ②金固在,还之于子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 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 [? ]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 ②以告主人,俟其返 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⑤敢不以此为报乎 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 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 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勿暇,而不可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C 5.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 6.①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 ②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与士耽(沉溺)女也不爽(过错) B.总角之宴(酒席)言笑晏晏(和顺的样子) C.与子偕作(行动、做)不遑(无暇)启居 D.隰则有泮(边岸)薇亦柔止(句尾语气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