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9-24 05:54: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体现他的“智慧”的相关情节有隆中决策、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还有?、?、?等。(任写三件事)(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买意外险需看清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
葛爱娟
  据各大保险公司反映,韩亚空难之后,近期前来咨询和购买航空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
  一般意义上的航意险,是指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遭到人身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载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这是大部分人乘坐飞机时习惯购买的,也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这类航空意外险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每次花费20元,保障额度20万到40万。当然,并不是购买了航意险就意味着在空中遇到的一切意外都在保障范畴内,不少意外事件都在责任免除范围内,其中就包括在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或武装叛乱期间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不给予赔付的。
  20元买一份保额为40万的航意险,从保额、保费、保障范围来说,都不太划算。乘客可根据自己出行情况,综合考虑保障期限、范围和保费等各方面来选择航意险。对于“空中飞人”来说,可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可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不限乘坐飞机的次数,而且一年期航意险的保费一般在40元到60元之间,保额介于45万至50万元之间。
  此外,经常出差、探亲的旅客可以选择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除航空意外,还涵盖了轮船、汽车、火车甚至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一年期的价格一般是50到300元,保额为20万到100万。此外,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可以附加意外险保障,而且针对不同的交通工具,赔付比例相差也较大,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以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就像航意险有许多种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况,意外险中也有许多免责条款需要关注。比如旅游意外险,如果在行程中有登山、攀岩、滑翔等高危项目,一定要注意这些活动是否在保险公司责任免除条款中列明。
如果是出境游,专家建议购买含有国际紧急救援服务的保险产品,由于游客一般对目的地国家不太熟悉,再加上语言障碍,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出现求助无门的情况。目前包括人保、新华、太保、平安、泰康在内的很多保险公司都采取与国际救援组织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国际紧急救援保险,为投保人提供包括一般援助到医疗救助等一系列保障。
(2013年7月《文汇报》)
小题1:下面关于“航意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航意险只负责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而遭遇到人身伤害导致乘客身故或残疾情况。
B.航意险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注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C.航意险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
D.航意险是保险公司要求乘客乘坐飞机时必须购买的,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

小题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在核爆炸、核污染、战争等期间乘客因乘坐飞机而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无需给予赔偿的。
B.经常乘坐飞机的乘客每次乘坐飞机都花费20元购买一份保额为40万元的航意险,不是很合适的。
C.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除了包括航意险外,还包括轮船、汽车、火车甚至地铁、公交、出租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所以人们应该购买此类保险。
D.人们在购买意外险时需要关注那些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如旅游意外险中是否把行程中登山、攀岩等高危项目列入责任免除条款。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常乘坐飞机的人如果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只需花费40元到60元便可无限制地乘坐飞机,也可以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保额介于45万元至50万元之间。
B.购买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的同时,人们也可以附加购买意外险保障,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C.由于旅客在出境游时对目的地国家不够熟悉,又有语言交流障碍,所以尽量购买含有国际紧急救援服务的保险产品,这样乘客在出境游中发生意外就会得到保障。
D.韩亚空难后,到各大保险公司咨询购买航意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很多保险公司也采取了与国际救援组织合作的方式推出了国际紧急救援保险。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蒲公英情人
[美]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是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春天的第一丝气息时。”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萨拉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她每天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还得坚持工作,给一家餐厅打印菜单来维持生计。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曲折的情节,表现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寄寓了作者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C.本文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独具匠心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正是这种爱让他们重逢。
E.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2.小说中的萨拉具有美好品质,请找出两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也有人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两个标题各有所长,请选其中一个标题,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班廷的奇迹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不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如果有好文笔,他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于是,他打算到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死于这种病。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是坚持看完全文。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文章说:“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质。”文章还写道:“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尿病。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岛内。”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一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他想:“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来人向他请求说:“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法,很想试试,您能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动,而是婉拒了来人的请求,并说:“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无法接受你。”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任。看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但是班廷却没有放弃。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恳求教授:“如果不能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考虑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了班廷10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的珠联璧合。
1921年5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在开始时,麦氏也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的,两周内,10只狗有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死亡。不得已,只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程却远不理想。共做了19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14只。班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既无定时,也无定处。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初秋的8月里,他们的实验获得了兴奋的结果。在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20天,一只活了70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胰岛素的前途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了。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班廷,这个不知名的29岁的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 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 但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员会派专人做班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1941年2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49岁。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D.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E.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私
小题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6分)
小题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小题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请结合全
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清名
梁晓声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的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还不待我再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腰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83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腰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仅此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2010年19期《青年文摘》,有删节
小题1:作者为什么反复提到徐阿婆“腰板挺直”这个特写?(6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
(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小题3:徐阿婆的“清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从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4分)
小题4: 徐阿婆言行举止“使我顿时又失语了”,请探究徐阿婆身上折射出的美好思想品质。(6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