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A.不以礼节之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C.狂者进取 D.恶不孙以为勇者 |
参考答案:
小题1:(1)过分,过度?(2)贤,胜过?(3)缺点,坏处?(4)可贵
每一小题1分,共4分)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
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小题1:“狂”和“狷”是两种对立的态度。一种是流于进取,敢作敢为;另一种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思想。(只答出两字的不同即可,共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文言实词具有一词多义性,因而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1:以:介词,用。? A项助词,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B项①连词,和。②语气助词,吗。C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
小题1:敢作敢为,上进,古今意义相同。A项礼节:古义,两个词,礼:礼仪;节,节制。今义,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B项下流:古义,地位低下。今义,卑鄙龌龊。D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恶、讪、下流、果敢、窒各1分,大意1分,共6
分。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的译文具体分析。
译文: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即不问亲疏,但以道义是亲,亦即以义为处世准绳。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子贡回答)说:“我厌恶抄袭别人却以为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攻击别人的短处以为正直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史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 ]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按吏,自吉始——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黥①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②,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
【注】①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②番君:指秦代番阳令吴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交通:交往
B.番君以其女妻之妻:妻子
C.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冠军:战胜
D.项梁涉淮而西西:向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秦时为布衣/亡之江中为群盗
B.番君以其女妻之/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C.乃立楚怀王/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
D.黥布者,六人也/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
小题3:以下句子都能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黥布与吴县的老百姓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B.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随英布,于是击溃了秦国的军队。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使人震服。
D.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后被封为九江王。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项 籍 之 引 兵 西 至 新 安 又 使 布 等 夜 击 坑 章 邯 秦 卒 二 十 余 万 人 至 关 不 得 入 又 使 布 等 先 从 间 道 破 关 下 军 遂 得 入 至 咸 阳 布 常 为 军 锋 项 王 封 诸 将 立 布 为 九 江 王 都 六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2)①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
②正当这个时候,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
本题解析:
小题1:B.妻:嫁;C.冠军:列于众军之首;D.西:向西进发。
小题1:两个“乃”都是表连接的副词“就”。A项,前者为判断词“是”;后者为动词“做”。B项,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D项,前者为助词,表判断,无义;后者为表原因的指代词“……的原因”。
小题1:①③⑤是英布的经历,此时他还未带兵打仗。
小题1:A项,“吴县的老百姓”有误,应为“吴县令的部下”;B项,“跟随英布”有误,应为“和英布协同作战”;C项,“集中优势兵力”有误,应为“以少胜多”。
小题1:(1)本题考查断句,本文故事性较强,可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断句,多、漏、错断满2处扣1分。“//”为可断可不断处。
(2)
【参考译文】
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了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黥布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
陈胜起义时,黥布就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国,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番县令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了吕臣的军队之后,黥布就带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军队,在清波打败了他们,就带兵向东挺进。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渡过长江向西进发。陈婴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向南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着军队归属了项梁。
项梁率师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黥布骁勇善战,总是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王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将领们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卫。正当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范曾担任末将军,项籍担任次将军,英布、蒲将军都为将军,全部归属宋义统帅,向北救助赵国。等到项籍在黄河之畔杀死宋义,怀王趁势改任项籍为上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属项籍统辖。项籍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能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作战能以少胜多。
项籍带领着军队向西到达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万人。到达函谷关,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从隐蔽的小道,打败了守关的军队,才得以进关,一直到达咸阳。英布常常担任军队的前锋。项王分封将领们的时候,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