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楚天千里清秋,?。遥岑远目,?,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
小题1: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小题2:水随天去秋无际?献愁供恨
小题3:既窈窕以寻壑?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4:满地黄花堆积
小题5:青雀黄龙之舳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供”、“窈窕”、“壑”、“ 黄”、“ 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4分)
(2)“却望并州是故乡”怎样曲折地表达了思乡之情?(4分)
参考答案:
(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之长;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以秋霜的冷清与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2)觉得久居的并州竟然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让人留恋,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与此有关的记忆。仅居十年的并州都让作者如此牵挂,家乡咸阳就更让作者魂萦梦牵,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村晚
雷震
注:①塘:堤岸。②陂:bēi,池塘。
小题1: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5分)
小题2: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意象有:池塘、落日、牛、山、短笛等(2分,写出两个1分,四个2分);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傍晚、乡村牧童归家时候宁静的暮色图景(3分)。
小题2: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3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之情。(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小题2: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金)元好问①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③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4分)
(2)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2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2分)。
(2)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2分);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 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小题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2分)
小题1: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