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即事
李弥逊1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2,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1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作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3分)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分)
【小题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2分)二句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题。(共6分,每题3分)
边上闻笳① (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小题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小题2】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1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1分)。
【小题2】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1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1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应先根据题目从式的前两句中筛选出所描写的景物,然后再归纳概括画面。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边关的小草和杨树,画出了一幅塞外初春的图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要注意体会从全诗所描写的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愁”意。比如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等词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从“独”字可见离乡孤独之愁;从“离乡万里”可见作者思乡之愁;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续古诗十首(其四) 白居易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润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守节不渝、卓有才识的寒门子弟遭受冷遇和摧残,而豪门贵族子弟享恩泽、踞高位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无奈、愤懑和感伤之情。
2.全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以“山上春草”比喻豪门贵族子弟,以“涧底青松”比喻寒门子弟;把涧底松坚强而富有生命力而遭风摧雪折和而山上草以寸茎之长却享受雨露滋润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命运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呜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意对即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小题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运用了实写与虚写相互结合的手法。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明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之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
小题2: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1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1分)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感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根据诗歌内容及关键词来分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万里梦,是从空间角度来写,魂飞万里,表现了家乡之遥远,是虚写;五更愁,是从时间角度,来表现出自己整夜为愁思所缠绕的景象,是实写。 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描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觉。
小题2: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尾联“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一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满”表明了诗人的朋友都在京城(长安和洛阳),“何日”表明了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之情;“同游”把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情感表达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