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①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②机:指织布机。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意对即可)
(2)比喻。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5)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6)高余冠之岌岌兮,?。(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自缘身在最高层(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羁鸟恋旧林(5)渺沧海之一粟(6)长余佩之陆离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自缘、假、羁、恋、粟、陆离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捐余袂兮江中,?。
(3)?,两朝开济老臣心。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铁马秋风大散关。
(6)?。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7)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参考答案:
(1)玉容寂寞泪阑干
(2)遗余褋兮澧浦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楼船夜雪瓜洲渡
(6)红藕香残玉簟秋
(7)辩乎荣辱之境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阑”、“ 澧”、“ 烦”、“ 洲”、“ 簟”、“ 辩”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
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参考答案:⑴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本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完全依靠考生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所幸的是即使考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有遗忘的现象,考卷也很人文地进行了有效的补救,就是8选5。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古风·孤兰生幽园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l)两首诗中的兰花都有怎样的自然属性?(2分)
答: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生长在幽僻的环境,气味芳香。(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答象征手法或借物喻人也可)(2分)。借兰花生于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有才却无人赏识的忧叹(1分)。陆诗则借兰花独处幽谷、不愿沦为世人玩物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权势、洁身自好的情怀(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1)李诗中“孤兰生幽园”表明 生长环境幽僻,“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表明气味芳香;陆诗“生世本幽谷”,表明 生长环境幽僻,“香来知有兰” 表明气味芳香。
(2)托物言志的手法。这诗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以后,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此诗盖谓人有逸才,埋没于众,虽当圣明之朝,恐时光易逝,才未见用,而身已衰老,故望有德高望重者提携。
陆诗“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借兰花独处幽谷、不愿沦为世人玩物的形象,突出了兰的本心和品格,表现了自己不事权贵、洁身自好、坚守自我的品格。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