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9-25 13:5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关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索得霸,见而悦之。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霸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索得霸募:广泛征求
B.周得其罪,便收竟考:拷打
C.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
D.宁肯吾等邪捐:抛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讨吕布也  蚓无爪牙
B.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臣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C.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于是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清定海岱,功莫大于其身也,则耻师
小题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4分)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
小题4:第一卷文言文中,臧霸堪称有勇有德之士。他的“勇”和“德”分别表现在哪些事实上?请简要概括。(5分)



3、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尝跂而
②故愿见太后
③金就砺则
④兵革非不坚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文中游侠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3分)
(3)鲁迅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用一句话来称赞《史记》,这句话是:?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1),俭,吾从众。拜下(2),礼也;今拜乎上,泰(3)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
【注释】 (1)纯:丝绸,黑色的丝。(2)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3)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小题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重视周礼,但又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主张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3分)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