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①凝妆:盛妆。②悔教:悔使。
【小题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3分)
【小题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时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2分)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3、单选题 欣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鹧鸪天
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上元②,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③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①向予諲是生活在两朱之交的词人,此词是北宋灭亡之后诗人晚年僻居乡里所作。②元宵节。③彩灯叠成的灯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它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前七句和后两句构成了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
B.这是一自感旧伤时之作,前七句用流畅轻快的笔触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繁盛景象。
C.“而今”二宇,把上元节狂欢的画面推向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虚为实的有力一笔。
D.“白发三千丈”一句使用了用典兼夸张的手法,刻画了愁绪满怀的词人的自我形象,艺术效果强烈。
2.请概述末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十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