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5 14:3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秸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日:“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①常平:官仓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度常平不足赡赡:供给
C.讽富人自实粟讽:讽刺
D.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军民不能自养者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何以伐为
C.试作《六论》,援笔而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l)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4分)
(2)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下各项中加粗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遗策(由于)  ? 膏腴之地(肥沃)
B、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弱点、毛病)
C、瓮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险固的地势)
D、至尊(登上)  ? 以天下之士(招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下边句中加粗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通“矣”,罢了)
C .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zhi ,通“智”,智慧)
D .君子非异也( 生xing ,通“性”,资质,禀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奇士之——去:到……去  
B.下车即其甲卒——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夜晚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垂:留传到后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荆州依刘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纵一苇所如  
C.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不敢兴兵拒秦王
D.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粲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当时“一坐皆惊”的原因是王粲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愧叹“吾不如也”。而荆州刺史刘表却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因劝降有功,曹操封王粲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指出袁、刘二人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进而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不用再做修改。


参考答案:

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粗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二虫又何知
  顽童为是心也,诚不可忍
B.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C.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成其小,劣之
  上帝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