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 .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一类人
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
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但是
D.邕陈辞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
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
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
B.?伯喈旷世逸才
C.?邕素为邦乡所宗
D.?邕具以告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成就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马上同意。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①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②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③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④。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⑤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亦:这里是“只”的意思。?②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③交征:互相争夺。征,取。?④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⑤安:乐意。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且人恶之 恶:凶恶
C.天下莫强焉 强:强大
D.彼夺其民时 夺:剥夺
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杀人以梃与刃/申之以孝悌之义
B.为其象人而用之也/非我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C.南辱于楚/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王往而征之/尽心力而为之
3.下列各项是对所选文段的分析,有错的是(?)
A.梁惠王问利,而孟子认为,应重义轻利,否则天人人争利,必以下犯上,国家就危险了。
B.孟子认为,人君应该行政,应该重视仁义,不能够率兽而食人,使自己的臣民饥饿而死。
C.梁惠王问怎样才能为死去的儿子报仇,孟子认为应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D.孟子认为,一国之君只有施行仁政,百姓才能坚守孝悌忠信,这样的国家才能天下无敌。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昊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馈军:溃败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⑧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人,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人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强:努力
B.表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席嘉之——嘉:嘉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是(? )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②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